從開產到淘汰的母鴨稱為產蛋鴨,根據蛋鴨的周齡、產蛋率及生理特點,大致可分為產蛋前期、產蛋中期和產蛋后期三個階段,在每一飼養階段供給不同的營養和采用相應的管理措施,使養鴨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一、產蛋前期(17~24周齡)的飼養管理
一般為母鴨17~24周齡期間,此時鴨子已體成熟和性成熟,鴨群已陸續開產并且產蛋率迅速增加,高產鴨24周齡時產蛋率可達80%。17周齡末時抽樣測定鴨群平均體重,若體重超過標準要實行限制飼養。相反,若體重低于標準則應轉為自由采食,原已實行自由采食的適當加強營養,提高飼糧蛋白質及多維素,并推遲增加光照時間1~2周,待體重達標后再按產蛋鴨標飼養。這樣再經2~3周即可開始產蛋。
產蛋前期特別要注意能量、蛋白質和鈣、磷的水平,要求代謝能11.2MJ/kg,蛋白質18%,鈣含量3.5%,磷0.5%,不喂青飼料的鴨群需適量增加維生素。產蛋前期的光照原則是:只宜延長,不可縮短,每周補光遞增不超0.5小時直到22周齡達到16小時,減少各種應激因素,為產蛋鴨提供較理想的產蛋環境,以促進產蛋進入高峰期。
二、產蛋中期(25~57周齡)的飼養管理
此階段管理的重點是盡可能維持產蛋高峰,力爭產蛋高峰期超過46周齡,并使之維持相當長的時間。產蛋鴨的營養需要量最高,配制飼糧時既要考慮維持和生長的需要,又要考慮產蛋率迅速上升的需要,才能充分發揮出產蛋鴨應有的高產潛力。產蛋鴨受環境溫度的影響較大,產蛋鴨適宜的環境溫度是5~27℃,最適宜的是13~20℃。為了刺激母鴨的卵泡發育和促進排卵,產蛋期光照時間只宜延長,不能縮短,光照強度只宜增強,不能減弱。但光照效果一般需要7~10天才顯示出來,每次增加時間一般不超過1h,增加后要穩定5~7天。
產蛋100多天后蛋鴨體力消耗較大,健康狀況已不如前期,因此,營養上仍要保證滿足高產的需要,飼糧營養水平應比上階段略有提高,適當增加鈣的喂量,穩定光照時間16~17h,室內溫度維持在5~30℃。定期根據鴨群平均體重變化和產蛋率變化確定飼糧營養水平和供給量。日常管理中要注意觀察蛋重、蛋殼品質有無明顯變化,產蛋時間是否集中、精神狀態是否良好,洗浴后羽毛是否沾濕等,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
三、產蛋后期(58~72周齡)的飼養管理
鴨子經過幾個月的連續產蛋以后,產蛋高峰就難以保持了,若管理不當,產蛋率同樣會下降,提前進入休產期。一般說來,72周齡左右的鴨群產蛋率下降到60%時就進入休產期或淘汰為肉用。鴨子的體重卻略有減輕的趨勢,應在飼料中適當增加動物性飼料;如果鴨子體重增加且有發胖的趨勢時,但產蛋率還有80%左右,這時可將飼料中的能量水平降下來,并適量增喂青粗飼料或增加鴨群的運動量。
管理鴨群應注意多放少關,促進運動防止肥胖,若鴨群體重增加或出現過肥,盡管產蛋率仍在80%左右也應將飼糧能量水平降下來或將喂量減少,按自由采食量90%~95%供料;若體重正常,產蛋率也較高時,飼糧營養水平應當穩定;而產蛋率降至60%左右又難于再升時,可考慮盡早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