騾鴨是采用瘤頭鴨(又稱番鴨)與家鴨之間進行屬間遠緣雜交生產的肉用雜交鴨。騾鴨沒有繁殖能力。
騾鴨的體重超過雙親,雜種優勢率達25.4%。騾鴨的主要特點是生長快,體重大胸肌豐滿胸厚,胸肌率占全凈膛重的 15%~16%,為其他鴨種所不及,瘦肉率高,肉質細嫩,生活,力強,耐粗放飼養,適于填肥,生產優質肥肝。 生產騾鴨的雜交分為正交[即瘤頭鴨(公)與家鴨(母)]和反交[即家鴨(公)與瘤頭鴨(母)]兩種方式。
騾鴨生產一般采用自然交配,公母性比為1:4,公瘤頭鴨應在20周齡前放入家母鴨群中,公母混群飼養,讓彼此熟識,性成熟后方能順利互相交配。騾鴨生產中的一個技術難點是自然交配種母鴨受精率低,一般在50%~60%。采用人工授精時需要加強瘤頭鴨的采精訓練和誘情,每周授精兩次效果較好。
我國普遍采用正交方式生產騾鴨,這是因為這種交配方式以家鴨母鴨為母本,產蛋多,每只種母鴨可提供更多的雛鴨,降低雛鴨成本;其二,用正交方式生產的騾鴨公母之間體重相差不大,12周齡平均體重可達3.5~4.0千克,這對肉鴨生產來說是有利的。據研究,用體型大,產蛋多的北京鴨作母本生產的騾鴨,不僅產肉性能好,而且肥肝性能也極佳。如果采用反交方式生產騾鴨,瘤頭母鴨產蛋少(年產蛋量僅80~120個),而且所生產的騾鴨公母體重相差很大,12周齡公騾鴨體重可達3.5~4.0千克,而母騾鴨只有2.0千克。因而,用反交方式生產騾鴨經濟效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