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大腸桿菌病的病例分析
一、臨床癥狀
病雞精神不振,離群呆立,精神沉郁、閉眼、低頭縮頸、羽毛松亂且翅下垂、不愿活動,飲水、采食明顯減少,有明顯的呼吸道癥狀,部分病雞眼流淚,腫眼,排黃白色稀糞。病雞常呆立一側,主要表現精神不振,食欲減退,呼嚕、甩鼻、咳嗽,雞冠發紫,兩翅下垂,羽毛松亂,排黃綠色糞便,后期易繼發腹水癥,個別病雞眼部紅腫、流淚一側眼腫脹。幼雛多在1-5日齡發病,表現發蔫、衰弱、臍帶周圍發紅,腹部增大,下痢。
二、剖檢變化
病死雞肝臟腫大,漿膜表面有黃色纖維素性滲出物,心包炎,胸氣囊、腹氣囊增厚、變黃,有的腎臟腫大,腸道有卡他性炎癥,空腸和直腸及泄殖腔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盲腸扁桃體腫大出血。
三、藥敏試驗(一步法)
無菌采集病死雞肝臟、腹膜組織,接種于麥康凱培養基,用消毒過直徑3毫米的金屬打孔器在接種好的瓊脂平板上打孔,加藥于孔內(粉劑藥需加滿孔),并標記出各種試驗藥物名稱,然后置于37℃生化培養箱中培養。培養24小時后取出,觀察并分析結果:對藥品卵桿康、趕超、桿凈高敏。
四、病因分析
1.管理因素。①飼養環境條件差。很多雞場設備簡陋,糞便就地堆放,冬天舍內寒冷干燥、通風不良、氨氣濃度過高易造成呼吸道黏膜損傷,夏天炎熱潮濕,舍內濕度大,雞群易出現熱應激,平常灰塵飛揚,飼料堆放在雞舍內,易受潮發霉變質。在這樣的環境中大腸桿菌很容易污染飼料和飲水,成為潛在的傳染源。②應激頻繁。疫苗注射、飼養密度過大、通風不良、換料、氣候變化等對雞群來說都是較大的應激反應,都能降低雞群的抵抗力而感染大腸桿菌病。③雛雞雞苗質量差。⑴種雞發生大腸桿菌病造成種蛋污染,孵化過程中大腸桿菌進入雞胚而引起雛雞發病。⑵孵化室和出雛室污染大腸桿菌,引起雛雞在孵化過程中和出雛時感染大腸桿菌。⑶孵化溫度、濕度過高或過低,以及孵化過程中通風不良、缺氧等引起雛雞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大腸桿菌。
2.病原因素。①雞群體內有潛在的致病性大腸桿菌。大腸桿菌是一種常在菌,在肉雞的消化道,特別是大腸內容物中均有大腸桿菌存在,而腸道內正常的菌群中致病性大腸桿菌占10%-15%,所以在肉雞的一生中任何時候都有大腸桿菌發生的可能性。②致病性大腸桿菌血清型多。目前已知的致病性大腸桿菌有60多個血清型,在不同地區、不同雞場的大腸桿菌血清型一般不同,并且在同一個雞場內往往同時存在多個大腸桿菌血清型。③并發或繼發感染其他疾病。大腸桿菌病極易與其他病原(如支原體)合并感染,也常常繼發于其他雞病(如新城疫、傳支)感染之后。④耐藥菌株增多。由于養殖戶將使用藥物作為控制大腸桿菌病的主要手段,并且在實際應用中有隨意加大劑量或低劑量長時間使用的錯誤做法,導致了病原體產生耐藥性。
3.疾病因素。①支原體的普遍存在。多數雞場都有支原體,雞群感染支原體后引起慢呼,呼吸道黏膜受到損傷,大腸桿菌便可乘虛而入。②發生病毒性疾病。雞群由于病毒的感染,呼吸道黏膜易受到損傷,機體抵抗力降低,大腸桿菌就能突破機體的保護力造成發病。③免疫抑制病的發生。如法氏囊、傳染性貧血、網狀內皮增生癥等疾病以及飼喂霉變飼料均可降低雞群抵抗力而發生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