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壞死性腸炎是由魏氏梭菌(又稱產氣莢膜梭菌)A型或C型引起的一種細菌性傳染病。該病主要發生在2周至6月齡的雞。
一、臨床癥狀
雞群產蛋率下降,由原來的90.5%下降至69%,種蛋顏色基本正常,大群采食量略有下降,連續5d傷亡都在每天10只以上。觀察雞群可見部分雞只精神委頓,雞冠下垂,呈青紫色,泄殖腔周圍有糞便污染。糞池可見紅褐色稀便,死亡多呈急性經過。死亡雞體況良好,雞冠嚴重發紺,雞腿發干,有脫水癥狀。
二、病理變化
病理解剖死亡雞見小腸膨大變粗,剪開可見腸管變粗,腸內容物呈紅褐色,周圍有腸粘膜脫落形成的偽膜,腸壁脆薄、出血,外觀見腸壁有出血斑點;有的腸粘膜壞死脫落,腸內充滿褐色糊狀物,有的有腥臭味;有的腸內有膿樣滲出物,死亡時間長的死雞,可見腸臌氣;肝、腎、氣管等未見明顯病變;部分雞見脾臟腫大。根據死亡雞的病理解剖學變化,初步診斷為壞死性腸炎。
三、實驗室診斷
1、 涂片鏡檢 用病死雞小腸膨大處的腸內容物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見有大量著色均勻、有莢膜、兩頭短粗鈍圓的革蘭氏陽性大桿菌。
2、 細菌培養 用病變腸內容物接種葡萄糖羊血瓊脂平板,37℃厭氧培養24h后,可見直徑為2~4mm,呈圓形,邊緣整齊、不透明,表面濕潤光滑的菌落,其外環有放射狀條紋,可見兩層溶血環,內環全溶,外環不全溶。菌落涂片鏡檢見有大量著色均勻,有莢膜,兩頭短粗鈍圓的革蘭氏陽性大桿菌。
3、 藥敏試驗 用分離到的細菌劃線接種于血瓊脂平板,貼青霉素、氨芐、鏈霉素、阿莫西林、先鋒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氟哌酸、培氟殺星等藥敏紙片做藥敏試驗,37℃厭氧培養24h,觀察抑菌圈大小并記錄結果。判定標準:抑菌圈直徑小于10mm為不敏感;10~15mm為中度敏感;大于15mm為高度敏感。結果判定培氟殺星、先鋒霉素高度敏感;阿莫西林、卡那霉素、土霉素中度敏感;青霉素、氨芐、鏈霉素、氟哌酸等藥物不敏感。
4、 動物接種試驗 刮取培養所得菌落,用生理鹽水稀釋后拌于雞飼料中,讓5只正常羅曼蛋雞采食,2~3d后見其精神委頓,采食量下降,第3天其中兩只死亡,解剖見小腸增粗膨大,腸粘膜脫落等壞死性腸炎癥狀。
四、治療
每天用4%的甲磺酸培氟殺星800g;禽菌靈每天25包;醫用維生素B片、維生素C片每天各6000片拌料,連用5d。用藥后第2天傷亡減少,第4天產蛋量停止下降,第6天停止傷亡、產蛋量開始回升。停藥2d后再用土霉素4d,以作鞏固。以后雞群恢復正常,產蛋恢復至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