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癖常見于高密度飼養的集約化雞群,嚴重影響蛋雞的采食和飼料轉化率。主要表現為雞相互啄羽、啄肛(高產雞群)、啄趾、啄蛋等,導致生長不良,羽毛蓬亂,嚴重者導致死亡,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啄癖發生的原因
環境因素 飼養密度過大,雞舍空間不足,育雛溫度過高,采食及飲水不足,限飼方法不當,投料不足,光照強度過高,通風不暢,轉群分群造成應激,濕度過大等,極易引起雞啄癖發生。
營養因素 日糧單一,種類缺乏。日糧中蛋白質不足,鈣鹽不夠,營養比例失調。粗纖維不足,飼料發霉變質。
疾病因素 體外寄生蟲較多,沒有及時驅蟲;其他繼發性疾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疾病預防工作未跟上,清潔衛生較差,是引起啄癖的誘因。
防治措施
啄癖防治的關鍵在于防,防重于治。必須切實加強飼養管理,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有利于蛋雞的正常生長發育,才能提高生產能力。
適時斷啄 生產實踐證明,對雞在5—9日齡和10—12周齡進行兩次斷喙,是預防雞啄癖的有效措施。可采取噴燈斷喙法,鐵爐斷喙法或用斷喙器斷喙。要求為雞上喙斷去鼻孔至喙尖的1/2,下喙斷去1/3。在斷喙前后一天在飲水中加入維生素K3(每Kg加入2mg)和紅霉素(每Kg加入0.25g),混均后讓雞自由飲水,防止斷喙時出血和感染。
移出被啄的雞 這是最簡單的辦法,并在被啄傷的部分涂抹一層機油、煤油等有難聞氣味的物質,以便此雞不在被啄。
控制飼養密度 一般養雞場每群以200—300只為宜。飼養雞每群以100—200只為宜。蛋雞在0—4周齡平方米最多不能超過50只,5—8周齡每平方米不超過30只,9—18周齡每平方米不超過15只,18周齡以后進行籠養,飼養密度不宜過大。
加強通風換氣 產蛋雞的適宜溫度15—25℃、相對濕度55%—65%,通風以能及時排除有害氣體為宜。主要是指雞舍中氨氣濃度過大,據測雞舍中氨濃度每立方米達15mg,有輕的刺鼻氣味,達到50mg每立方米,發現雞咳嗽流淚,結膜發炎等。要求雞舍的氨氣濃度以不超過20mg立方米為宜。除有害氣體的方法是用4%硫酸銅和適量舊石灰混在墊料之中;或者用2%的苯甲酸或2%的乙酸噴灑墊料,均能清除臭氣,降低有害氣體。
調節光照強調 燈光顏色與啄癖發生有關,燈光過量最易引起啄肛啄羽的發生。一般第一周雞舍的光照強度為40—60勒克斯,產量期可達20—25勒克斯,其他時間不超過20勒克斯。雞舍燈泡離地面2m,燈距間隔3m。每個燈泡的功率不超過25W。
供給足夠的飲水 每天保證雞飲水槽中有足夠的飲水,清潔新鮮。特別是炎熱的夏季更要供給充足飲水,
合理配制日糧 配制全價日糧,飼料多樣化搭配,使營養物質得到互補。要求動物性飼料占5%—10%,粗蛋白在雛雞中占18%—20%,含硫氨基酸在0.78%以上;青年雞粗蛋白占14%—18%,含硫氨酸基在0.7%以上。礦物質飼料占3%—4%,食鹽0.3%—0.5%,鈣占0.7%—1.2%。特別是魚粉占2%—3%,油脂1%—2%。米糠8%—15%,有極好的預防啄癖作用。用時補充適量青飼料,禁用發霉變質的飼料。
改變粒型 顆粒料比粉粒料更易引起雞的啄癖,所以蛋雞料宜做成粉料。投喂谷粒和骨粒,可以防止互啄的加重。
對癥施治 對啄羽的雞在飼料中加入1%—2%的石膏粉,或每只雞每天給0.5—3g,啄羽癖很快消失。對缺鹽或某些礦物質的惡癖在日糧中加入2%—4%食鹽可治愈,但不能長期飼喂,以免食鹽中毒。對那些啄傷了的雞取出來單獨飼養,在傷口處涂上帶有氣味并有殺菌性的藥物,如樟腦、碘酊、紫藥水等有良效;此外,用“特效啄止寧”,“啄羽靈”等藥物進行治療效果良好。盡量減少應激轉群、免疫等對雞應激大的活動,應安排在晚上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