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前農村養豬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農村養豬大多仍沿用傳統粗放的管理模式,養殖水平低,經濟效益不高。制約農村養豬經濟效益的因素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6個方面:
(1)品種太差 許多農戶長期習慣飼養土雜豬,這樣容易增加飼料消耗,影響養豬效益。養一頭土雜豬比養一頭“杜長大”三元雜交豬少收入100多元。
(2)飼料單一 飼料配方不合理或原料不齊,缺少必要的蛋白質飼料或其它營養成分,造成飼料報酬降低,料肉比提高。用混合料喂豬料肉比為2.8:1或是3:1,而用單一的玉米、稻谷或某些廉價飼料喂豬,每增重1㎏耗料6~7㎏。
(3)喂養不當 許多農戶養豬在投料的時間、次數、數量以及飼料的搭配和投料順序等方面是不科學的。在喂養的時間上早一餐,遲一餐;在飼喂次數上一日多,一日少;在飼喂數量上饑一餐,飽一餐;在投料順序上不是先粗后精,先稀后稠。這些敝端都會使豬的消化紊亂,影響飼料的吸收利用和豬的生長發育。
(4)豬舍簡陋 欄舍是豬生長的必須場所。許多農戶利用四邊(廚房邊、廁所邊、坑邊、屋檐邊)建欄養豬,其布局朝向極不合理,欄舍的結構也不科學。有的豬舍陰暗潮濕,采光通風條件差,冬冷夏熱。有的豬舍地面長期積水積尿,豬關在欄中等于坐水牢,臭氣熏天,生豬不能健康成長。
(5)不重防疫 養豬者抱著僥幸心理,不愿在預防上花錢,甚至連幾大傳染病也不愿接種疫苗。雖然有些農戶對一些死亡率高、造成經濟損失大的傳染病重視,但對一些死亡率較低、臨床癥狀較輕微的疾病往往有所忽視。殊不知一些慢性病雖不引起死亡,但大大影響豬對飼料的吸收利用,抑制其生長發育。
(6)忽視驅蟲 生豬經常接觸地面,加上喂用青料、生料,極易感染蛔蟲等寄生蟲病。尤其是蛔蟲寄生在豬的小腸內會引起蛔蟲性肺炎、腸炎、腸道阻塞、膽道蛔蟲等疾病,輕則使豬發育不良、生長受阻或形成僵豬,其增重率比正常豬低30%,重者會引起死亡。
2 主要對策
2.1 豬場建設
(1)豬場應建在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利于防疫的地方。場址用地應符合當地土地利用規劃的要求。豬場周圍3km無屠宰場、畜產品加工廠、大型化工廠及其它污染源,距離交通干線、城鎮居民區和公共場所1km以上。場地選擇在居民區常年主導風的下風或側風向處。
(2)豬場總占地面積按年出欄一頭育肥豬不超過2.5~4.0㎡計算。欄舍內通風良好,空氣中有毒有害氣體含量應符合無公害畜禽生產要求。
(3)場區要求凈道和污道分開,互不交叉。豬場周圍有圍墻或防疫溝,并建有綠化隔離帶。
(4)推薦實行小單元式飼養,實施“全進全出制”的飼養模式。
2.2 引種
(1)種豬應從具有種豬生產經營資質的種豬場引進,具有《種畜禽生產許可證》和《種畜禽合格證》。引進的種豬應隔離觀察15~30天,經獸醫檢查確定為健康合格后,方可使用。
(2)仔豬應來自于生產性能好、健康無病的種豬群所產的健康仔豬。
(3)不得從疫區引進種豬或仔豬。
2.3 疫病防治
(1)搞好飼養管理,盡量減少疾病的發生,減少藥物的使用量。獸醫防疫應按照《無公害食品-生豬飼養獸藥使用準則》和《無公害食品-生豬飼養獸醫準則》的要求進行,獸藥、疫苗須來源明確,質量可靠。
(2)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進行科學免疫。使用的疫苗應符合“獸用生物制品質量標準”要求。
(3)推薦使用國家獸藥典收載的獸用中藥材、中藥成方制劑。
(4)獸藥使用應在臨床獸醫的指導下進行,嚴格掌握獸藥的用法、用量和停藥期。
(5)禁止使用麻醉藥、鎮痛藥、鎮靜藥、中樞興奮藥、化學保定藥及骨骼肌松弛藥。禁止使用未經農業部批準或已被淘汰的獸藥。
2.4 重視營養與免疫
營養與疾病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動物的營養狀況影響著機體的免疫功能和對疾病的抵抗力,機體的健康狀況又影響著動物的營養需要模式。“營養免疫學”的誕生與發展為解決動物生產中的疾病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國內外關于豬的營養與免疫研究的熱點主要有兩大部分:一是營養素對豬免疫機能的影響;二是免疫狀況對豬營養代謝和營養需要量的影響 。
2.4.1 營養素對豬免疫機能的影響
對豬免疫功能有重要影響的營養素主要有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1)蛋白質 在臨床和試驗方面,有關蛋白質營養與免疫的研究很廣泛,得到較為一致的結論。蛋白質缺乏將會降低機體抗感染能力和淋巴器官發育;降低細胞免疫功能;降低體液免疫功能;降低巨噬細胞的數量與活性。
(2) 氨基酸 氨基酸與免疫功能關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賴氨酸、含硫氨基酸、蘇氨酸和支鏈氨基酸等幾種必需氨基酸和谷氨酰胺。
(3)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 大多數的研究表明,日糧中添加ω-3PUFA降低了動物的淋巴細胞轉化率、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和炎性細胞因子(IL-1、IL-6、TNF)的產生,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釋ω-3PUFA對心血管疾病、自動免疫疾病或炎癥的緩解作用。這些疾病的特點是免疫反應失控,從而產生過多的炎性細胞因子,對機體造成損傷。ω-3和ω-6PUFA的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4)維生素 所有維生素都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免疫過程,研究較深入的維生素主要有:維生素A和β-胡蘿卜素;維生素E;維生素D;維生素C。
(5)微量元素 研究比較深入的是鋅、硒,其次是銅、鐵、錳等。這五種元素的共同特點是起著生物抗氧化的作用。
2.4.2 免疫狀況對豬營養代謝、生產性能和營養需要的影響
免疫系統受外來抗原刺激后,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網絡,引起動物一系列行為上和代謝上的改變,從而影響動物的生長和營養需要量。
(1)免疫系統激活導致動物機體代謝發生變化。免疫系統激活會使相應抗體水平升高,淋巴細胞增殖速度加快,細胞因子水平升高等,從而有效地抵御外來抗原對動物機體地損害。然而免疫系統的激活也帶來了明顯的負面效應,引起動物一系列行為上和代謝上的改變。行為的改變的典型癥狀是動物發燒、厭食,采食量和生長速度下降,飼料轉化率變差,動物處于一種亞臨床狀態,此所謂“免疫應激”。代謝上的改變是機體將本用于生長和骨骼肌沉積的營養物質轉向于高度激活的免疫系統以抵御疾病。
(2)免疫系統激活對豬生產性能的影響。某一特定基因型的豬其生長速度和體組成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于其健康水平。降低豬免疫系統激活可提高豬的采食量、生長速度和飼料轉換效率,此外,還可改變豬的胴體組成,使豬沉積更多的肌肉或體蛋白,盡可能少地沉積脂肪組織。
2.5 保持盛夏不掉膘
夏季天氣酷熱,豬是恒溫動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發達,因此,肉豬為了抗熱,極易掉膘,生長滯慢,甚至中暑死亡。所以,盛夏養豬須加強防暑降溫,確保生豬安全越夏,提高養豬效益。
(1)搭棚遮蔭。農村養豬大都是開放式豬舍,應在高溫到來之前,在舍前搭一臨時涼棚遮蔭,防止陽光直射。也可在舍內搭棚,或栽種葡萄、番瓜等藤蔓類植物,讓其藤蔓爬滿涼棚遮蔭。
(2)整日糧結構。盛夏時期,日糧中的能量飼料應相對減少,可增加青綠飼料。平時能量飼料為日糧的50~70%,夏季為40~50%;青綠飼料由0.5~1kg增加到1~1.5kg。所喂飼料均應新鮮衛生無霉變。
(3)實行夜間喂豬。飼喂時間可在晚上7點、11點、凌晨4點進行,每晚飼喂3次,白天可在上午10點和下午2點各喂一次0.5%的食鹽水和青綠多汁飼料,只要飼喂合理,滿足需要,50kg左右的豬,日增重同樣可達0.5~0.75kg。
(4)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水是各種營養物質最好的溶劑和運輸工具,體內廢物的排除也是通過水來運轉的,豬體水占重量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夏季豬日飲水量是自身的23.8%,可飲0.5%的鹽水,以調節體溫。
(5)降低舍內溫度。可用清涼水沖洗圈內地面墻壁降溫,有自來水條件的接水管,每天沖洗幾次,沒有自來水的用盆盛水沖地,以降低舍溫。
(6)用水沖豬體降溫。可用噴霧或淋浴沖洗豬體,每天2~4次,幫助豬體散熱。但應注意,初出井的水,溫度較低,可在日光下曬一會兒再沖洗豬體,既可散熱降溫,又可使豬體清潔衛生。用水沖洗豬體時,應安排在飼喂前,喂后30分鐘內不能洗,更不能用水突然沖豬頭部,以防豬頭部血管強烈收縮而休克。
(7)洗澡降溫。可在豬舍一角挖一淺池,倒入清水,使豬隨時可到池內浸泡,促使體熱散發。若圈內小而無條件挖池的,可在附近挖池,下午隔一段時間,把豬放出來,讓豬自由翻身浸泡10~20分鐘。
(8)搞好豬體、豬舍衛生。豬舍應打開所有通風孔,使豬體涼爽舒服。舍內可鋪墊衛生砂粒3~5㎝厚,通過豬體與砂料的接觸而散熱。每天用20%的石灰乳噴灑墻壁和地面進行消毒,用3%石碳酸溶液消毒所有的飼具。
2.6 做好出欄前的育肥
許多農戶不太注意豬出欄前的飼養管理,通常越是接近出欄,飼養得越不精心。如果在豬出欄前10天加強管理,快速育肥,能使已長到80~90㎏重的豬每天增重1.5㎏,從而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益。其做法如下:
2.6.1 用藥物對豬進行驅蟲和健胃
出欄前的第10天用敵百蟲按豬每10㎏體重1片半的劑量給豬驅蟲,可以將藥拌在飼料中一次喂完。隔1天用大黃蘇打片按每頭豬8~10片或純堿按每頭豬25~35g一次或數次喂完,以起到清洗豬腸胃的作用;再隔1天將6~9片小蘇打研成面一次喂下。在喂藥的同時,每隔1天將韭菜0.5㎏、白酒150ml或酒精1㎏拌在飼料中讓豬吃下,以起到健胃促生長的作用。因韭菜中含有揮發性物質,能促使豬加快新陳代謝,是豬理想的天然健胃劑;白酒能增進食欲,促進血液循環,起到使豬少運動、多睡眠的作用。
2.6.2飼喂發酵飼料
在豬出欄前進行快速育肥的10天中,應盡可能地使用經發酵處理過的飼料。下面的配方可供參考:麥糠2.5kg、米糠2.5kg、豆粉0.5kg、玉米面0.5kg、青飼料5kg、骨粉0.25kg,同時將適量大米、紅糖、食油、花生餅等加水拌勻,濕度以手握成團、松手即散為宜,然后用塑料薄膜將其包好壓緊,自然發酵,待飼料發出酒香味即可用來喂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