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下半年到2011上半年來,在河南、遼寧、江西、湖南、山西、陜西、河北、天津等省均發現一種以哺乳階段、保育階段、生長育肥階段的豬群為發病主體,以咳嗽、呼吸困難、消瘦、關節腫脹、跛行為主要臨床癥狀,以漿液-纖維素性多發性漿膜炎和關節炎為主要病變的疾病正在日趨流行,
病原:行業內普遍認為是副豬嗜血桿菌菌株。根據試驗室分離.化驗及其筆者治療情況分析:PRRS 支原體 副豬嗜血桿菌菌株混合感染。
一、發病情況
1.易感豬群及其傷亡情況:
(1).以5―8周齡的保育豬更為多見,發病率一般在10%―35%,嚴重時可達60%。
(2). 該病主要影響哺乳仔豬及4月齡以內的保育豬和生長育肥豬,傷亡率:20%
(3).母豬流產及其產仔率底,不發情。傷亡率底。
2.發病誘因
(1)備用母豬比例過高;
(2)斷乳時間過早;
(3)斷奶、轉群、換料及其長途運輸應激;
(4)育肥管理不當;
二、臨床癥狀
1.病豬發熱,厭食,咳嗽,呼吸困難(腹式呼吸);
2.關節腫脹,尤其是跗關節和腕關節,觸摸疼痛,跛行,顫抖,共濟失調;
3.大部分病豬耳朵、腹部皮膚及肢體末端等發紺,指壓不褪色,有的可能死亡。4.病程較長豬只的體溫大都正常,常表現為食欲不振、消瘦、被毛粗亂,其行為主要表現為跛行、關節腫脹。
總之,咳嗽、呼吸困難、關節腫脹、跛行、被毛粗亂是其主要的臨床特征。
三、病理變化:
1. 剖檢可見漿液性或纖維素性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關節炎,有的還可見腦膜炎。
2.在這些損傷部位可見數量不等的漿液性或纖維素性炎性滲出物,以致在心包腔、胸腔、腹腔、關節腔等部位有不等量的黃色或淡紅色液體,嚴重時呈膠胨狀。即呈漿液-纖維素性多發性漿膜炎和關節炎。
四、診斷
該病的臨床癥狀及剖檢病變均與豬鏈球菌病、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滑液支原體感染及其它敗血性細菌感染很相似,但筆者及當地廣大同行結合其流行病學、病原學、血清學等進行綜合分析,逐一排除了上述疾病存在的可能,所以初步診斷為副豬嗜血桿菌病。綜上所述,筆者在遼寧、江西、湖南、河南、河北、天津等省所見到的以漿液性-纖維素性多發性漿膜炎和關節炎為主要特征的疾病為副豬嗜血桿菌病。
五、綜合防治措施
1.飼養管理方面:
①控制備用母豬比例過高;
②斷乳時間不已過早(28—35)天.(鑒于1周齡前的仔豬鼻粘膜就可能有副豬嗜血桿菌的寄生,因而僅通過早期隔離斷奶技術來消除該菌不可能取得成功);
③降低斷奶、轉群、換料及其長途運輸應激(母豬產前產后使用“替米先鋒”,
④規范管理,執行全進全出;應當加強飼養管理,如提前斷奶,減少豬群流動,杜絕不同生長階段豬的混養狀況,減少或消除其它呼吸道疾病的影響等。
2. 免疫接種和抗菌藥物防治方面,
疫苗:①.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病毒室也研制出了副豬嗜血桿菌油乳劑多價滅活苗。
②. 因為菌株的血清型不同而缺乏交叉保護,并且副豬嗜血桿菌具有明顯的地方性特征,所以有條件的廠可以做“自家苗”??梢猿晒Φ乜刂圃摬〉陌l生。
③.為從根本上杜絕5——8周齢豬發生本?。?/strong>
特建議: 3周——5周 分別接種一次支原體疫苗
5周——8周齢任選一周用“替米先鋒”連用一周(及:發病前3天用)
3.藥物防治方面:
①.Clark等人對幾種早期斷奶技術進行了評估,結果發現只有同時對仔豬 從各種用藥途徑給予敏感的抗菌藥物,副豬嗜血桿菌才能得到消除
②大多數副豬嗜血桿菌菌株對氟苯尼考、泰妙菌素、氨比西林、頭孢菌素、 氟喹諾酮類及增效磺胺類藥物敏感,而大多數菌株對四環素、紅霉素、氨基甙類和林可霉素有抵抗力。
③對已經出現臨床癥狀的豬用“強氟康”注射液進行肌肉注射,
用“替米先鋒”對整個豬群進行治療,而不只是對那些表現出癥狀的豬用藥。
使用方法:
●前期——“替米先鋒” (1套“中西藥結合”拌400斤料)飲水(1套兌水800L)連用7天 后、再減半用7天。
●中期---“替米先鋒” (1套“中西藥結合”拌400kg料)飲水(1套兌水800L)連用7天 后、再減半用7天。
●重癥豬--注射“頭孢-120 ”(2/3支/100斤)體溫正常24小時后,停藥。
實驗證明:豬只一旦繼發副豬嗜血桿菌(及:呼吸器官綜合癥PRDC),從第10天開始到第15天,幾乎整個豬舍會相續感染死亡,給養殖戶造成無法估量的經濟損失,而在投入“替米先鋒”200ng/kg(替米考星:治愈率60—70%)情況治愈率95%以上,
總而言之預防是硬道理,在養殖過程中建議: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并且一定要謹慎選藥、用藥!
咨詢電話:0371-69105110或13071021216(技術部:楊經理)
河南普奧動物藥業生物有限公司技術部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