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高效養殖技術
實施飼料粗精搭配,分群飼喂飼料是奶牛飼養的物質基礎。
國外奶牛養殖發達國家,奶牛日糧組成一般為青貯玉米1/3、苜蓿干草1/3、補充精料1/3。而我國奶牛日糧精粗比一般在40∶60,偏精料型日糧比為60∶40。有的養殖戶用精料比重太多,造成奶牛代謝疾病頻發,所以,還是偏粗料型較適宜,牛的粗纖維含量應占日糧干物質的15%~24%,粗飼料應有2種以上。奶牛要分群飼養,養殖戶要根據奶牛產奶量的高低及時調整牛群,劃分高產、中產和低產群體分開飼養,這樣可以根據營養所需給予合理的飼料報酬。
防治常見疾病,延長利用年限。一般養殖奶牛利用年限不長,其中因為奶牛疾病被迫淘汰的占絕大多數。養牛戶每年除對奶牛進行流行性防疫注射和結核病檢疫外,還要重點抓好幾種常見的危害較大的疾病的免疫工作。
乳房炎 乳房炎除降低產奶量、造成奶牛乳腺受損被迫淘汰外,還可使牛奶質量(乳脂、乳蛋白)降低,體細胞增加,氯化物增高,乳細菌超標。因此,養牛戶要加強牛床、牛體衛生,每次擠奶前后用藥浴乳頭,每月堅持1~2次隱性乳房炎監測,特別是干奶期要認真檢查。
營養代謝病 此病經常發生在圍產期和泌乳盛期的高產奶牛,主要是因為營養成分(主要是糖)不足、干奶期管理不善以及日糧搭配不合理。
肢蹄病 一般發病率占10%左右,嚴重影響牛的正常活動和健康。
發病原因主要是日糧不平衡、粗飼料質量太差、牛床太潮濕、經常用水沖洗牛體、不及時修蹄,也有公牛遺傳因素的影響。
選擇優良品種,提高繁育能力。養殖戶選用的公牛要血統來源清楚,體形外貌在88分以上,生產性能和改良效果,即TPI1500以上,同時要及時觀察和鑒定其后代外貌和生產性能表現。對改良效果顯著的公牛,要繼續擴大使用,這是建立和擴充良種體系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養殖戶要掌握母牛發情規律,用冷凍精液適時配種,確保母牛情期受胎率在60%以上,產犢間隔13個月,一年產一頭良種牛,以提高奶牛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