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八月份的時候,我去上海參加了留德同學30周年聚會。60多位同學從世界各地聚集到一起,其中不少同學已經十幾年沒有見過面,自然有很多感慨。一個同學的太太在發言時說,雖然大家在德國有10年共同經歷,但畢業20年后留在德國的同學和回國的同學差別非常大。我們問差別在哪里。她說:沒有回國的同學都非常低調,回國的同學都非常自信。沒有回國的同學都不忙,回國的同學都很忙。沒有回國的同學看上去沒有多大變化,回國的同學看上去老了很多。沒有回國的同學老婆都是年長的,回國的同學老婆都是年輕的。
這個說法雖然有打趣的成分,但也道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選擇在哪里生活和選擇做什么事情,會決定他的未來。同學們的智商都差不多,勤奮程度也差不多,但選擇走的路不同,后來的情況就非常不同。從這個意義上看,選擇重于一切。
老板天天都面臨很多選擇,但我們大部分選擇都是臨時的,隨意的,無意識的。原因是我們沒有一個參照系,不知道我們有什么可以選擇。《贏在戰略》課上,有不少老板朋友讓我給戰略下個定義。我引用我原來的老板羅蘭貝格先生的說法是:“戰略就是選擇”。
老板最大的選擇是他進入的行當。這個選擇大部分老板都在創業初期做了。當企業有了一定的年齡和規模,我們的選擇就是不斷重新決定企業和自己的工作重點。選擇行當的時候,我們對可選項是清楚的,但當企業有了一定規模和年齡的時候,我們的困難是逐漸地不知道我們有什么選項?我設計《贏在戰略》課程的一個目的,就是幫助老板看清楚自己經營和管理上的可選項,或者說給大家一個做好企業的框架。
老板要關注的事情是什么?做好一個企業的關鍵點是什么?我的看法是以下8項:
1.戰略
2.客戶
3.模式
4.產品
5.組織
6.人員
7.流程與系統
8.控制
這些詞有些抽象,所以我做一個解釋:
1.戰略,是選擇企業的方向。關鍵是選擇做什么,不做什么。
2.客戶,是我們的衣食父母。關鍵是選擇目標客戶。
3.模式,是選擇企業自己的做法。關鍵是獨特性。
4.產品,是給客戶提供價值的載體。關鍵是滿足目標客戶的需求。
5.組織,是分而治之的架構。關鍵是和企業戰略模式的匹配。
6.人員,是讓組織運作有效的動力源。關鍵是和組織要求的匹配。
7.流程與系統,是讓組織運作有效的工具。關鍵是引入適合企業規模的工具。
8.控制,是讓組織有效運作的機制。關鍵是信息的流暢和對信息的運用。
在這8個關鍵點上,老板都很容易犯一些關鍵性錯誤:
1.戰略上貪婪:想用自己非常有限的資源做太多的事情。
2.客戶不做挑選:以至于忘記自己最該珍惜的那群人。
3.模式上同質:競爭對手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
4.產品上缺少創新:不知道客戶需求中有一項是永遠的,那就是保證質量前提下的新。
5.組織上混亂:不能讓員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該做是什么。
6.人員質量和數量的缺乏:戰略上想要很多,卻不投入和目標匹配的人員力量。
7.系統缺失:試圖用能人解決問題,而不是靠系統。
8.控制不到位:缺少信息系統和決策的合理性
并不是每一個企業的老板都需要關注上面羅列的每一個方面。在每一個關鍵點上,老板都有幾個選擇:一是關注和不關注,二是做與不做,三是選擇什么樣的做法。而關注什么,和企業的發展階段及規模有一定關系:
一個人數不多的公司(例如少于50人),不需要考慮復雜的組織架構,流程及系統,老板應該把精力放在打造適合企業目標客戶的產品上,以此為切入點推動企業的發展;一個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例如人數在40-300之間的企業),老板就有必要不斷清晰自己的組織結構,關注員工的發展和成長;一個有較大規模的企業(例如人數在200以上的企業),老板就必須開始考慮自己的系統建設以及控制體系的優化,因為規模大了之后再用原來的方式管理會出現很多問題。
企業的發展會給老板帶來很多新問題,知道了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點,就等于在企業發展的道路上有了路標,能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