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鴨業的生物安全和疾病預防措施的簡介
養鴨業是我國的特色產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目前我國鴨的飼養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中國幅員遼闊,有眾多的江、河、湖泊、灘涂水面,適宜養鴨產業的發展。要促進我國由傳統養鴨業向現代養鴨業跨越發展,必須牢牢把握生物安全和疾病防治這一關。生物安全是指在飼養過程中采取多種措施來保護鴨群免遭致病微生物的侵襲,建立一道屏障,避免病原體擴散到健康鴨群。在現今的規模化、集約化養殖模式下,鴨群始終受到致病微生物的威脅,生物安全的好壞是現今養鴨業能否成功和獲利的關鍵。生物安全是通過減少環境中傳染性微生物的數量來預防控制疫病,是一項省時、省力、省錢的預防措施。
控制傳染源
人員的控制 大多數疫病可通過人進行傳播,包括參觀者、鄰近養鴨戶、鴨場內部的工人、服務人員,以及參與免疫接種、鴨子和飼料銷售員等,進入鴨場的人員都必須進行消毒。平時鴨舍的門應當上鎖,未經許可者不得入內。
車輛和設備的控制 鴨場的大門出入口應設車輛消毒池,所有進入鴨場的車輛包括送種車、服務車、運送鴨子的車輛都必須進行消毒,特別是車輛輪胎、底盤和車廂外部均要徹底消毒。
所有送進鴨場的設備均要消毒。如有塵土、糞便或其他一些有機物質存在的情況下,首先要將所有消毒的物體表面用水清洗干凈,然后按消毒劑的使用說明進行噴灑消毒。
動物和昆蟲的控制 養鴨場禁止飼養食用動物、嚙齒類動物和鳥類動物,因為它們可能成為疾病的生物和機械攜帶者,可傳播像沙門氏菌和巴氏桿菌這樣的病原菌。如馬立克氏病病毒和禽痘病毒可通過蚊蠅和其他昆蟲傳播。因此,有效的糞便處理和死禽處理將有助于減少昆蟲蚊蠅的數量。應當定期噴灑允許使用的殺蟲劑來控制昆蟲蚊蠅,減少疾病的病原體傳播。
加強飼養管理
選址和布局 合理的設計和布局對促進鴨子生長、減少應激反應及防止感染疾病起著重要的作用。養殖場應建在地勢高燥、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的上風上水處,養殖場應離公路干道、村鎮居民區、企業工業區500米以上,并要具備三通(通電、通水、通路),周圍應筑圍墻,有條件的在養殖場圍墻外1米左右種植防護林。
養殖區與飼料加工區、生活區必須嚴格分開,在大門口設車輛消毒池。鴨舍應配備有效的通風設備,以便送入新鮮空氣,排出污濁氣體,保持鴨舍干燥。鴨舍應當建成防鳥類和防嚙齒類動物的模式,取暖和降溫系統應能提供健康衛生的環境,以滿足鴨子的生長。
水源和飼料的選擇 污染的水源對鴨子健康是有害的,應使用清潔無污染的飲用水源。營養均衡的飼料對促進鴨子生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劣質飼料除了導致營養缺乏外,還可使鴨子處于應激狀態,更易感染傳染病。尤其不能喂受潮或過期的飼料,因為受潮或過期的飼料黃曲霉素的含量可能超標。
污染源的處理 病死的鴨子可能成為傳染源。無論是死于疾病還是正常死亡或淘汰的鴨子都應當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疾病傳播。目前,比較有效的處理方法是:焚燒或深埋,可以將墊料和糞便撤播地里或堆積發酵,發酵池應設在養殖場下風向30米處,發酵后的糞便作為種植業的有機肥料。
鴨舍的消毒 養殖場應執行“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原有的鴨子轉出后,對鴨舍、飼養用具、地面(網床水泥)、通風設備等進行徹底消毒,應空閑1周~2周后方可引進新鴨,平時要經常保持舍內良好的通風和充足的光線。每天要打掃衛生,保持清潔,做好定期消毒工作,給鴨子提供最佳的生長環境。
合理進行免疫接種
除了擁有合理的布局和建筑設計好的鴨舍、營養均衡的飼料、生物安全和衛生消毒計劃外,抵御疾病的第二道防線就是免疫接種。作為一個規模化、集約化的養殖場,免疫工作十分重要,要制定切合鴨場實際情況的合理的免疫程序。疫苗可采用注射、飲水和氣霧等方法進行免疫接種。
實踐證明,有效做好生物安全,加強飼養管理,做好日常的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減少應激因素,是控制和預防鴨子疾病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