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2年開始到現(xiàn)在,喹諾酮類獸藥逐漸發(fā)展并不斷有新的藥物合成,是目前合成抗菌藥中最具發(fā)展前途的一類藥物。按開發(fā)年代可將喹諾酮類的藥物分為三類:
1、第一代喹諾酮類藥物,系1962年至1969年開發(fā),主要藥物有:萘啶酸、惡喹酸、吡咯酸,由于該類藥物抗菌譜較窄,抗菌作用弱,且有明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副作用,因此;臨床上應(yīng)用受到限制。
2、第二代喹諾酮類藥物,系70年代開發(fā),以吡哌酸為代表,該類藥物在抗菌譜、抗菌作用、體內(nèi)代謝等方面均優(yōu)于第一代,對革蘭氏陰性桿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用于尿路及腸道感染。主要藥物有:新惡酸、噻喹酸、吡喹酸、吡哌酸。
3、第三代喹諾酮類藥物,系70年代后期以來研制的一系列新型氟取代的喹諾酮類衍生物。該類藥物的抗菌譜明顯比第一、二代擴大,抗菌活性也顯著增強,其不良反應(yīng)也較小。對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某些厭氧菌、支原體等均有效,特別是對綠膿桿菌效果好。主要藥物有:諾氟沙星(氟哌酸)、培氟沙星(甲氟哌酸)、依諾沙星(氟啶酸)、氧氟沙星(氟嗪酸)、環(huán)丙沙星(丙氟哌酸)、氟甲喹、氨氟沙星(氨氟哌酸)、妥蘇沙星、多氟沙星(多氟哌酸)等。
1、第一代喹諾酮類藥物,系1962年至1969年開發(fā),主要藥物有:萘啶酸、惡喹酸、吡咯酸,由于該類藥物抗菌譜較窄,抗菌作用弱,且有明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副作用,因此;臨床上應(yīng)用受到限制。
2、第二代喹諾酮類藥物,系70年代開發(fā),以吡哌酸為代表,該類藥物在抗菌譜、抗菌作用、體內(nèi)代謝等方面均優(yōu)于第一代,對革蘭氏陰性桿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用于尿路及腸道感染。主要藥物有:新惡酸、噻喹酸、吡喹酸、吡哌酸。
3、第三代喹諾酮類藥物,系70年代后期以來研制的一系列新型氟取代的喹諾酮類衍生物。該類藥物的抗菌譜明顯比第一、二代擴大,抗菌活性也顯著增強,其不良反應(yīng)也較小。對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某些厭氧菌、支原體等均有效,特別是對綠膿桿菌效果好。主要藥物有:諾氟沙星(氟哌酸)、培氟沙星(甲氟哌酸)、依諾沙星(氟啶酸)、氧氟沙星(氟嗪酸)、環(huán)丙沙星(丙氟哌酸)、氟甲喹、氨氟沙星(氨氟哌酸)、妥蘇沙星、多氟沙星(多氟哌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