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臨床癥狀診斷
臨床表現為咳嗽、呼吸增快、體溫升高、食欲減退和精神沉郁。成蟲寄生在小腸時可機械性地刺激腸黏膜,引起腹痛。“許多成年蛔蟲寄生在小腸內”。病豬俯臥在地,不愿走動。幼蟲移行時還引起嗜酸性白細胞增多,出現蕁麻疹和某些神經癥狀之類的反應。
成蟲寄生在小腸時可機械性地刺激腸黏膜,引起腹痛。蛔蟲數量多時常聚集成團,堵塞腸道,導致腸破裂。有時蛔蟲可進入膽管,造成膽管堵塞,引起黃疸等癥狀。
成蟲奪取宿主大量的營養,影響豬的發育和飼料轉化。大量寄生時,豬被毛粗亂,常是形成“僵豬”的一個重要原因,但規模化豬場較少見。
2.糞便檢查
多采用漂浮集卵法。可用飽和鹽水漂浮法檢查蟲卵。正常的受精卵為短橢圓形,黃褐色,卵殼內有一個受精卵細胞,兩端有半月形空隙,卵殼表面有起伏不平的蛋白質膜,通常比較整齊。有時糞便中可見到未受精卵,偏長,蛋白質膜常不整齊,卵殼內充滿顆粒,兩端無空隙。1克糞便中,蟲卵數達1000個時,可以診斷為蛔蟲病。
3.綜合判斷
哺乳仔豬(兩個月齡內)患蛔蟲病時,其小腸內通常沒有發育至性成熟的蛔蟲,故不能用糞便檢查法做生前診斷,而應仔細觀察其呼吸系統的癥狀和病變。剖檢時,在肺部見有大量出血點;將肺組織剪碎,用幼蟲分離法處理時,可以發現大量的蛔蟲幼蟲。如寄生的蟲體不多,死后剖檢時,須在小腸中發現蟲體和相應的病變,但蛔蟲是否為直接的致死原因,又必須根據蟲體的數量、病變程度、生前癥狀和流行病學資料以及有否其他原發或繼發的疾病作綜合判斷。
正確的診斷,必須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糞便檢查、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等多方面因素加以綜合判斷。幼蟲在肝臟移行時,可造成局灶性損傷和間質性肝炎。嚴重感染的陳舊病灶,由于結締組織大量增生而發生肝硬變,形成“乳斑肝”,“豬肝臟上的‘乳斑’”;幼蟲在肝內死亡或肝細胞凝固性壞死后,則見有周圍環繞上皮樣細胞、淋巴細胞和嗜中性白細胞浸潤的肉芽腫結節,豬肝臟上的疤痕”。大量幼蟲在肺內移行和發育時,可引起急性肺出血或彌漫性點狀出血,進而導致蛔蚴性肺炎;康復后的肺內也常可檢出蛔蟲性肉芽腫, “豬肺臟上的點狀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