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傳染性漿膜炎與曲霉菌混合感染的診治
1發病情況 某鴨場今年5月底共引進櫻桃谷雛鴨2100只,采取地面平養的方式進行飼養。25日齡時,部分雛鴨開始出現呼吸道癥狀,表現為張口伸頸呼吸,食欲減退,眼與鼻孔有分泌物,生長停滯,后期排綠色水樣糞便,并且瀕死前出現神經癥狀,最后全身抽搐而死。發病后曾用泰樂菌素和干擾素進行治療,未見明顯效果。發病3天后來我處就診,此時已發病800多只,死亡近百只。
2臨床癥狀 送檢病鴨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飲欲增加;呼吸困難,張口呼吸;眼與鼻孔有較多分泌物;結膜充血,冠和肉髯顏色暗紅或發紫;綠色下痢,肛門周圍被糞便污染嚴重;瀕死期病鴨共濟失調,出現神經癥狀,頭頸震顫,角弓反張,最后抽搐而死。
3剖檢病變 對病死鴨進行剖檢發現纖維素性滲出物覆蓋在內臟的漿膜表面,主要表現維素性心包炎,心包積液、混濁;肝周炎,肝被膜增厚,肝臟腫大質脆,表面有出血點;腸黏膜脫落,腸壁變薄,有散在出血點。脾臟腫大、呈紅色斑駁樣。還可見肺臟淤血,有粟米到綠豆大小的黃白色結節,結節硬度似橡皮樣,切開見有層次的結構,中心為干酪樣壞死組織;纖維素性氣囊炎,氣囊增厚,囊壁上有米粒大小的黃白色結節。
4實驗室診斷 4.1涂片鏡檢 取病雛鴨的心、肺、肝各臟器涂片2張,分別用革蘭氏和瑞氏染色鏡檢。用革蘭氏染色的標本可見革蘭氏陰性小桿菌,單個或成對存在,瑞氏染色的標本上有兩極濃染的細小桿菌。 無菌采取肺臟、氣囊壁上結節的一小部分放在玻片上,用25%氫氧化鉀溶液與墨汁染液混合后浸泡,將材料分離,蓋蓋玻片,在火焰上緩緩加熱后可檢查出滲出物有藍色菌絲和隔膜,呈二分叉結構。
4.2細菌培養及鑒定 無菌取心包液、肝及病變的氣囊材料,接種于巧克力瓊脂平板上,37℃厭氧培養48小時。可見圓形、表面光滑、灰白色、稍隆起、邊緣整齊的小菌落。挑取典型菌落進行生化試驗,該菌對葡萄糖、乳糖、麥芽糖、甘露醇、蔗糖等均不分解,也不能分解尿素,不產生硫化氫,不還原硝酸鹽,不能利用檸檬酸鹽,V-P和M.R試驗陰性,過氧化氫酶試驗陽性,從而確定為鴨疫巴氏桿菌。
取肺部結節病灶接種于馬鈴薯培養基上,25度培養24小時,可見深綠色、邊緣白色絨毛狀菌落。挑取部分帶繁殖結構的菌落,置于清潔載玻片上,滴加1滴包埋液把菌塊分開,蓋上蓋玻片后檢查,可見相互交聯的菌絲和孢子。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變化以及實驗室診斷,確診為鴨傳染性漿膜炎與曲霉菌混合的感染。
5治療方案 隔離病鴨,整個鴨舍用0.4%過氧乙酸消毒,每天1次,連用7天;立即更換墊料,保持舍內通風干燥。全群用制霉菌素治療,每天每只10毫克,拌在飼料中喂用;同時飼料中添加氟本尼考,連用4—6天;對已經隔離的病鴨,每天飲用1:2000的硫酸銅溶液1次,連用3天;同時在全群飲水中添加5%葡萄糖和電解多維。
1星期后回訪,得知用藥后第2天,整個鴨群情況開始緩解,大批死亡得到初步控制;5天后除隔離出的部分病情嚴重的雛鴨還出現零星死亡外,整個鴨群情況已經恢復穩定。此次該鴨場從發病到完全治愈,共淘汰病死鴨150多只。由于此次發現及時,治療和處理得當,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該場的損失。
6小結與體會 鴨傳染性漿膜炎又名鴨疫巴氏桿菌病,是由鴨疫里默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接觸性、急性或慢性傳染病,應引起廣大養殖戶的高度重視,平時做好衛生、消毒工作,定期用藥物進行預防,有條件的地方可接種鴨傳染性漿膜炎滅活疫苗。
曲霉菌病應當以預防為主,保證鴨群不接觸霉菌及其毒素是預防本病的唯一方法。要用干燥無霉變的墊料,推廣網上飼養。飼料應放在通風、干燥的倉庫中,減少儲存時間,添加防霉劑以預防飼料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