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病毒性肝炎的防制措施
甲肝炎至少可以由3種獨立的病毒引起,分別為I型鴨肝炎病毒(DHV-1)、Ⅱ型鴨肝炎病毒(DHV-2)和Ⅲ型鴨肝炎病毒(DHV-3),其中I型和Ⅲ型屬于小RNA病毒科,而Ⅱ型屬于星狀病毒科。者在抗原上互不交叉,但引起的癥狀與病變很相似。
1分布與流行 世界上首次出現鴨肝炎是在美國長島。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獸醫科研工作者對該病進行了調查研究和病原分離。
Ⅱ型鴨病毒性肝炎的首次出現是在1965年,英國諾福克鴨場已接種了I型鴨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的雛鴨發生鴨肝炎,從病鴨中分離到的病原,經交叉免疫試驗證明與I型鴨肝炎不同,命名為n型鴨病毒性肝炎。Ⅲ型鴨病毒性肝炎于1969年發現于美國長島,該病的嚴重程度不及I型鴨肝炎,其病原也不同于I型和Ⅱ型鴨病毒性肝炎,命名為Ⅲ型鴨病毒性肝炎,病原為DHV-3。
近年來,我國福建和廣東等地的眾多養鴨場出現了不能被DHV-1弱毒疫苗或其抗血清完全控制的鴨肝炎流行,且往往由于高致死率給養鴨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損失,懷疑有DHV-1的變異株或新型DHV的出現。 2臨床表現和病理變化 I型鴨肝炎發生和傳播迅速,死亡幾乎都發生在感染后3-4天內。雛鴨在發病初期精神萎頓、厭食、眼半閉呈昏睡狀,以頭觸地,不久即出現神經癥狀,運動失調,身體倒向一側,兩腳痙攣性后蹬,死前頭向背部扭曲,兩腳伸直向后張開,呈角弓反張狀。眼觀病變為肝腫大,有點狀或淤斑狀出血。通常肝的顏色變淺,表面呈斑駁狀。有時脾腫脹也呈斑駁狀。腎腫脹,血管充血。急性病例最初的組織學病變為肝細胞壞死,24小時后出現廣泛的細胞壞死。幸存的鴨出現慢性病變,表現為廣泛性膽管增生,不同程度的炎性細胞反應和出血,也可見肝實質增生,部分肝細胞脂肪變性;脾組織呈退行性變性或壞死。
Ⅱ型鴨肝炎通常在鴨出現病態的1~2小時內死亡,且營養狀況良好。病鴨表現為渴欲、下痢、糞便中尿酸鹽增多,有時抽搐和角弓反張。幸存的鴨基本正常,僅有輕微的發育遲緩,成年鴨對該病毒不易感。眼觀病變為,肝呈淺粉紅色,表面有許多小點狀出血,常融合成帶狀;腎腫脹、蒼白,血管充盈并凸于腎表面;脾腫脹,表面散布白色病灶。有時腸壁和心冠狀溝有小出血點。急性病例的組織學變化以肝細胞廣泛性壞死為特征,且常見膽管大面積增生。
Ⅲ型鴨肝炎的癥狀同I型鴨肝炎。 3防制措施 目前,預防和控制鴨病毒性肝炎主要有以下3種方法,注射免疫血清或高免卵黃抗體使雛鴨獲得人工被動免疫;免疫種鴨以保證其后代雛鴨得到高水平的天然的被動免疫;直接用DHV-1活毒株免疫雛鴨使其獲得人工主動免疫。由于病毒提純困難,難以獲得高濃度高純度的抗原,對該病的防治目前仍以雞胚化弱毒疫苗、滅活苗、高免血清和高免卵黃抗體為主。 3.1弱毒苗免疫
通常DHV-1弱毒疫苗是通過接種雞胚或鴨胚傳代培育的。歐洲最常用的DHV-1疫苗種毒來源于已用雞胚傳53~55代的分離物,該毒在美國已傳至89代。我國目前廣泛使用的弱毒苗有DHV-54、DHV-Fe34等,此外還有鴨肝炎鴨瘟二聯弱毒苗。
種鴨免疫弱毒苗應在收集種蛋前2-4星期,以1星期為間隔進行2次免疫注射。抗體經蛋傳遞給雛鴨,雛鴨于2星期后可獲得母源抗體保護,一般免疫期6個月,5~6個月后應進行第2次免疫。有母源抗體的雛鴨應在7~10日齡進行弱毒苗免疫,而無母源抗體的雛鴨在1日齡免疫。對有母源抗體的1日齡雛鴨采用口服免疫的效果優于注射免疫。
3.2滅活苗免疫 國內外有雞胚和鴨胚組織滅活苗,并證明鴨胚滅活苗比雞胚滅活苗效果好,但如果沒有弱毒苗的基礎免疫,只使用滅活苗的抗體效價很低。有人用不完全弗氏佐劑乳化的滅活苗,并證實以滅活苗作基礎免疫不能產生滿意的抗體應答,他們通過比較發現,種鴨先用活疫苗免疫,以后再用滅活苗免疫,產生的中和抗體水平比3次用滅活苗免疫或1次活苗免疫均高。因此,臨床上常將滅活苗與弱毒苗聯合使用。
還有人用上海地區的DHV-1以蜂膠為佐劑,制備蜂膠滅活苗經試驗和現場初步試驗,初步顯示了對雛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目前生產實踐中,常使用的是弱毒疫苗,而滅活疫苗由于價格高和產生免疫力時間長而較少使用。
3.3高免血清和高免卵黃抗體治療 對存在母源抗體或情況不明的雛鴨可采用肌肉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黃抗體進行預防,免疫效果與免疫接種的時間、接種劑量和抗體效價有很大的關系。1980年,有人使用耐過鴨血清和免疫蛋黃液免疫小鴨,控制了北京地區的鴨肝炎的流行。還有人對高免血清的制備和治療效果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雛鴨接種中和抗體效價達1:64以上的高免血清,能使全部試驗鴨耐過20個MLD(最小致死量)50強毒的攻擊,且注射后14天保護率仍達80%,雛鴨注射1個預防劑量血清,可安全渡過易感期。另外有人研制的高免血清,其雞胚中和抗體效價達1:以以上,對DVH的臨床治愈率達80%以上。
對高免卵黃液的制備和治療效果進行的研究顯示,卵黃抗體用于鴨肝炎的治療效果與卵黃抗體的效價、治療時間的早晚有關,效價越高、使用越早,效果越好。大量的生產實踐也表明,應用高免血清和高免卵黃液是治療鴨肝炎的有效措施。
3.4中草藥治療 現代藥理學的研究表明,許多中草藥都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同時具有調理氣血、疏肝理脾、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功能。有報道表明,板藍根、黃芩、黃連、茵陳、金銀花、連翹、龍膽草、柴胡等中草藥對雛鴨病毒性肝炎有顯著的預防作用。大量臨床診療報道,稱中草藥與疫苗聯合用藥療效更好。
4小結 目前對鴨病毒性肝炎的防制方法還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僅停留在傳統的疫苗免疫上;二是我國目前還沒有正式批準文號的鴨病毒性肝炎疫苗;三是DHV—1變異株或新型DHV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使得對DVH-I免疫失敗也逐漸增多。雖然已經有較好的弱毒苗和滅活苗、但是從安全性、高效性等方面來考慮,利用高科技的基因工程技術,研究推廣基因工程疫苗將會有很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