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霍亂(又稱禽巴氏桿菌病)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家禽和野禽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以突然發病、下痢,出現急性敗血癥癥狀;慢性型以雞冠、肉髯水腫和關節炎為特征。OIE將其列為B類疫病。
一、病原學
多殺性巴氏桿菌,為巴氏桿菌科巴氏桿菌屬成員。本菌為兩端鈍圓、中央微凸的革蘭氏陰性短桿菌,多單個存在,不形成芽孢,無鞭毛,新分離的強毒菌株具有莢膜。病料涂片用瑞氏、姬姆薩或美藍染色呈明顯的兩極濃染,但其培養物的兩極染色現象不明顯。我國禽霍亂多由5:A血清型引起。
本菌的抵抗力很低,在干燥空氣中2~3天死亡,在血液、排泄物和分泌物中能生存6~10天,直射陽光下數分鐘死亡;一般消毒藥在數分鐘內均可將其殺死。
二、流行病學
病死禽及康復帶毒禽、慢性感染禽是主要傳染源。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膚傷口感染。動物感染譜非常廣,雞、鴨、鵝、火雞及其他家禽,以及飼養、野生鳥類均易感。家禽中以火雞最為易感。雞以產蛋雞、育成雞和成年雞發病多,雛雞有一定抵抗力。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春、秋兩季發生較多。多種家禽,如雞、鴨、鵝等都能同時發病。病程短,經過急。
本病病原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可存在于健禽的呼吸道中,當飼養管理不當、氣候突變、營養不良及其他疾病發生,致使機體抵抗力下降,可引起內源性感染。
三、臨床特征
最急性型常無前驅癥狀,突然倒地、拍翅、抽搐、掙扎、迅速死亡。通常在夜間死亡,多見于肥大的禽。急性型突然發病,表現為厭食、冠紫,口鼻內有黏液,有時有血性黏液流出;下痢,排淡黃白色或黃綠色稀糞。慢性型表現為精神沉郁,消瘦,肉髯腫脹、變厚,關節腫大及呼吸困難。
四、病理變化
最急性型病變不明顯,產蛋禽常見輸卵管內有完整的蛋。急性型可見心包積有多量淡黃色或黃紅色液體,心臟冠狀脂肪乃至整個心臟表面有彌漫性出血點;肝臟腫脹、瘀血、出血,呈深褐色或黃染,表面有針尖大小灰白色多發性壞死點;腸管膨脹,漿膜面充血、出血,黏膜充血、出血,嚴重時脫落,內容物呈灰黃色帶血性粥樣;脾臟腫大,充血、出血;肺臟高度瘀血、出血、水腫;腹腔內有淡黃色腹水,腹膜有出血點。產蛋母禽卵巢出血;腺胃黏膜脫落、固有層出血,肌胃、腺胃及腹部脂肪彌漫性出血點;胰腺充血、出血。慢性型病雞肉髯切面可見灰白色干酪樣壞死。
五、診斷
1 根據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進一步做實驗室診斷。
2 實驗室診斷
病原分離與鑒定:涂片鏡檢(病料涂片,用瑞氏、美藍或姬姆薩染色液染色,可見兩極著色的小桿菌)、動物接種試驗(接種小鼠、鴿或雞,觀察病變、鏡檢或做血液瓊脂培養)、血液瓊脂分離培養。
血清學檢查:通常不采用血清學試驗進行診斷。
病料采集:病原分離鑒定可采取病禽肝、脾、心血等病料。
3 鑒別診斷
雞霍亂應與新城疫,鴨霍亂應與鴨瘟相鑒別。
六、防治
做好平時的飼養管理,使家禽保持較強的抵抗力。增加營養,補足各種維生素,避免飼養擁擠和禽舍潮濕。
嚴格執行定期消毒衛生制度,盡量做到自繁自養。引進種禽或幼雛時,必須從無病禽場購買,新購進的雞、鴨必須隔離飼養2周,確認無病時才可混群。
常發本病的地方應用禽霍亂菌苗進行預防接種。
發生本病時,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采取嚴格控制、撲滅措施,防止擴散。撲殺患病禽和同群禽,并深埋或焚燒處理,其他健康禽緊急預防接種菌苗。禽舍、場地和用具徹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