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水產養殖的發展,集約化程度越來越高,魚病發生頻繁,危害也越來越大,是影響養殖效益的主要原因之一。針對這一問題,筆者經過多年實踐,發現在集約化養魚中使用抗菌素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供大家參考。
1.內服藥劑量要以魚體重為計算基礎,充分考慮病魚和體弱魚,足量用藥。抗菌素類藥的治療作用依賴于它在魚體內的藥物濃度,劑量不足將造成體液中的藥物濃度不夠,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而且細菌產生抗藥性后,該種或該類藥物對該細菌的效價強度都將降低,治療難度增大,因此,用藥劑量足量十分重要。在生產實踐中,我們發現許多養殖戶用藥采用以飼料重量為基礎計算用藥量,治療效果不穩定,原因就在于以飼料重量為藥量計算基礎,由于養殖品種、規格、水溫、水質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魚的攝食率,魚的患病程度和體質不同也使魚的攝食強度不一,魚體攝食的藥餌量不同,藥物在魚體液中的濃度差別很大,造成治療效果不穩定,時好時壞。以魚體重量為依據計算用藥量制成藥餌,尤其要充分考慮病魚和體弱魚的攝食能力弱的特點。以攝食率為依據計算藥量時,適當加大用藥,可避免這個問題,取得穩定的治療效果。筆者發現,對同一種魚病使用同一種藥因魚的攝食強度不同,添加在飼料中的藥物濃度可相差5倍以上。
2.用藥方式要科學合理,內服藥應混合在飼料原料中,加工成顆粒飼料藥餌投喂。筆者發現,用藥劑量足夠,但給藥方式不同,治療效果差異也很大,許多養殖戶用面粉等作為粘合劑混合藥物調成糊狀,再與飼料拌合,晾干后投喂,治療效果很不穩定,大多數效果差,原因在于:①大多數抗菌素難溶或微溶于水,雖加入面粉等粘合劑,也只能附著于飼料外壁,入水后很快散失,不能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②目前,集約化養魚以鯉科魚類為主,搶食時對水攪動大,加速了藥物的散失,同時,由于水的攪動和魚的擠搶,許多飼料不能在第一時間被魚攝食到,藥物散失嚴重,據觀察,有時藥物損失達90%左右。筆者通過實踐發現,將藥物混合在飼料原料中加工成藥餌投喂,藥物在水中散失少,不僅治療效果好,且不浪費藥物,降低成本。
3.要盡量讓全部魚吃到藥餌。由于魚體患病程度不同,搶食飼料的能力差異較大,一般病魚很難擠到投餌的中心區域,只能在魚群邊緣,甚至遠離魚群獨游。投喂時應對這部分魚有所照顧,盡量讓全部魚都能吃到藥餌,使病魚、體弱魚能盡快恢復。
4.外用時可適當延長藥物作用時間。集約化養魚外用抗菌素多采用浸泡方式,對魚的呼吸基本不產生障礙,刺激小,除缺氧外,魚體一般不會出現其它異常情況,延長浸泡時間可充分發揮藥物的效能,治療效果更徹底。
魚病防治應以預防為主,做到早診斷早治療,筆者經過多年實踐發現,只要魚病診斷正確,藥物選擇無誤,注意上述幾個方面的問題,用藥后,一般2~4天死亡數可下降50%~90%,治療效果明顯,藥物使用中的其它問題在此不再贅述。
1.內服藥劑量要以魚體重為計算基礎,充分考慮病魚和體弱魚,足量用藥。抗菌素類藥的治療作用依賴于它在魚體內的藥物濃度,劑量不足將造成體液中的藥物濃度不夠,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而且細菌產生抗藥性后,該種或該類藥物對該細菌的效價強度都將降低,治療難度增大,因此,用藥劑量足量十分重要。在生產實踐中,我們發現許多養殖戶用藥采用以飼料重量為基礎計算用藥量,治療效果不穩定,原因就在于以飼料重量為藥量計算基礎,由于養殖品種、規格、水溫、水質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魚的攝食率,魚的患病程度和體質不同也使魚的攝食強度不一,魚體攝食的藥餌量不同,藥物在魚體液中的濃度差別很大,造成治療效果不穩定,時好時壞。以魚體重量為依據計算用藥量制成藥餌,尤其要充分考慮病魚和體弱魚的攝食能力弱的特點。以攝食率為依據計算藥量時,適當加大用藥,可避免這個問題,取得穩定的治療效果。筆者發現,對同一種魚病使用同一種藥因魚的攝食強度不同,添加在飼料中的藥物濃度可相差5倍以上。
2.用藥方式要科學合理,內服藥應混合在飼料原料中,加工成顆粒飼料藥餌投喂。筆者發現,用藥劑量足夠,但給藥方式不同,治療效果差異也很大,許多養殖戶用面粉等作為粘合劑混合藥物調成糊狀,再與飼料拌合,晾干后投喂,治療效果很不穩定,大多數效果差,原因在于:①大多數抗菌素難溶或微溶于水,雖加入面粉等粘合劑,也只能附著于飼料外壁,入水后很快散失,不能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②目前,集約化養魚以鯉科魚類為主,搶食時對水攪動大,加速了藥物的散失,同時,由于水的攪動和魚的擠搶,許多飼料不能在第一時間被魚攝食到,藥物散失嚴重,據觀察,有時藥物損失達90%左右。筆者通過實踐發現,將藥物混合在飼料原料中加工成藥餌投喂,藥物在水中散失少,不僅治療效果好,且不浪費藥物,降低成本。
3.要盡量讓全部魚吃到藥餌。由于魚體患病程度不同,搶食飼料的能力差異較大,一般病魚很難擠到投餌的中心區域,只能在魚群邊緣,甚至遠離魚群獨游。投喂時應對這部分魚有所照顧,盡量讓全部魚都能吃到藥餌,使病魚、體弱魚能盡快恢復。
4.外用時可適當延長藥物作用時間。集約化養魚外用抗菌素多采用浸泡方式,對魚的呼吸基本不產生障礙,刺激小,除缺氧外,魚體一般不會出現其它異常情況,延長浸泡時間可充分發揮藥物的效能,治療效果更徹底。
魚病防治應以預防為主,做到早診斷早治療,筆者經過多年實踐發現,只要魚病診斷正確,藥物選擇無誤,注意上述幾個方面的問題,用藥后,一般2~4天死亡數可下降50%~90%,治療效果明顯,藥物使用中的其它問題在此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