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雞含有豐富的黑色素、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煙酸等18種氨基酸以及鐵、鈣、磷、銅、鋅、鉀等18種微量元素。烏雞與家雞同類,為雉科動物。故形態和一般的雞基本相同,但驅體短矮而小,頭頸較短,耳口呈綠色略帶紫藍色。常見的烏雞遍身羽毛潔白,除兩翅羽以外,其他部位的毛都如絲狀,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烏雞食療藥用價值也為世人所推崇。烏雞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味道獨特、療效顯著,素為滋補良藥。傳統醫學認為具有滋補肝腎、益氣補血、滋陰清熱、調經活血等功效。
消毒
育雛前必須將育雛舍沖洗干凈,并進行嚴格的消毒,在育雛舍進出口設消毒池,墻壁用10%生石灰水刷白,地面打掃沖洗干凈后用3%燒堿水噴灑1次,再用福爾馬林溶液熏蒸消毒1次。方法是將育雛舍封閉,按每立方米空間用福爾馬林28毫升、高錳酸鉀14克,熏蒸12小時以上。此外,育雛用具經清洗消毒后放入育雛舍,同時進行消毒。育雛舍消毒后空舍兩星期,此期間嚴禁人員、物進出。對周圍環境用2%~3%火堿溶液或3%“克遼林溶液”(主要成分為粗制煤酚中加入肥皂、樹脂和氫氧化鈉少許)消毒。
溫度
室溫在20℃~26℃,育雛器第1星期溫度控制在33℃~35℃,以后每星期降低1℃~2℃,第8星期可維持18℃~20℃。在育雛過程中,應根據雛雞的表現和狀態靈活調節溫度,8周齡以后即可脫溫。
濕度
育雛10日齡前,育雛舍內濕度應保持在63%左右。濕度過低可在育雛舍內煤爐上放蒸發水盤等措施增加濕度。育雛10日齡后,雛雞呼吸量和排泄量增加,育雛舍內開始潮濕,應注意適當通風,及時清除糞便和更換結塊墊料等,以降低舍內濕度。
密度
雛雞飼養密度與雛雞的正常發育、健康密切相關。密度過大,影響運動,雞群擁擠,采食飲水不均等;密度過小,造成設備利用率低,浪費人力、物力,飼養成本高。
飼養管理中應采取全進全出制,公母分開飼養。每群不多于300只,密度不高于每平方米8只。
飼料及飼料添加劑
選擇符合無公害標準的飼料原料,避免使用農藥超標的玉米、大豆、豆粕等飼料,不使用發霉變質、蟲蝕、結塊及有異味的飼料。適量飼喂青菜、谷粒等。
嚴格遵守允許使用的飼料添加劑,禁止使用調味劑、人工合成的著色劑、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劑及化學合成的防腐劑、非蛋白氮類和部分黏結劑。添加劑產品應取得產品生產許可證和產品批準文號。另外,各種飼料和飼料添加劑應遵守標簽規定的用法、用量。工業副產品不應作飼料原料。禁止使用轉基因飼料和飼料添加劑。
疫病預防
出殼雛雞在第1天內,皮下注射馬立克氏疫苗,每只0.2毫升。7日齡~10日齡時可用稀釋10倍的II系疫苗滴鼻免疫,也可飲水免疫預防雞新城疫,同時可接種雞痘疫苗。雛雞35天~37天時投藥1次,每次3天~5天,預防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疾病,首選藥物為恩諾沙星,按每千克體重10毫克飲水,并經常用10%“百毒殺”飲水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