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syndrome, PRRS)是由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豬的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又稱“豬藍耳病”,本病以妊娠母豬的繁殖障礙(流產、死胎、木乃伊胎)及各種年齡豬特別是仔豬的呼吸道疾病為特征。本病是20世紀80年代末發生于養豬業發達國家的一種病毒性疾病,在世界各國引發了空前的“流產風暴”,給世界養豬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現已成為規模化豬場繁殖障礙和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疫病之一。本病于1987年在美國首先發生,隨后加拿大也報道了本病, 90年代初歐洲開始流行,在我國,本病首先于1995年底在華北地區規模化豬場發生,其后短短幾年時問在我國大部分養豬地區流行。本病曾稱為“神秘豬病”、“新豬病”、“豬流行性流產和呼吸綜合征”、“豬生殖與呼吸綜合征”、“藍耳病”、“豬瘟疫”等。1991年,歐洲學者提出將本病命名為“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1992年在美國的明尼蘇達州召開的第一屆國際研討會正式采用該命名,也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正式定名。OIE將該病列為B類傳染病,我國也將其列為二類傳染病。
病 原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為單股正鏈RNA病毒,屬套式病毒目、動脈炎病毒科(Arterividdae)、動脈炎病毒屬(Arterivirus)。呈球形,有囊膜,直徑在40~60nm之間,表面有約5nm大小的突起。核衣殼呈二十面體對稱,直徑為25~30nm。無血凝活性,不凝集哺乳動物或禽類紅細胞。有嚴格的宿主專一性,對巨噬細胞有專嗜性。病毒的增殖具有抗體依賴性增強作用,即在亞中和抗體水平存在的情況下,在細胞上的復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強。病毒在氯化銫中的浮密度為1.13~1.19g/mL,在蔗糖梯度中的浮密度為1.18~1.23g/mL。病毒的穩定性受pH和溫度的影響比較大。在pH小于5或大于7的條件下,其感染力降低95%以上。在pH7.5的培養液中可于-20℃和-70℃長期保存,在4℃則緩慢失去感染性。干燥可很快使病毒失活。對有機溶劑十分敏感,經氯仿處理后,其感染性可下降99.99%。對常用的化學消毒劑的抵抗力不強。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基因組長約15kb,含有9個開放閱讀框,基因之間有部分重疊。可在豬原代肺泡巨噬細胞上增殖,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分為兩個型,即以ATCC VR-2332毒株為代表的美洲型和以Lelystad virus(LV株)為代表的歐洲型。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具有變異性,歐洲和美洲分離毒株之間存在顯著的抗原差異性,兩者只有很少的交叉反應。序列分析表明北美兩地區的分離株存在廣泛的基因組變異,而歐洲毒株之間則呈較為保守性。不同毒株之間在毒力和致病力上有明顯的差異。我國的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分離毒株均屬美洲型,迄今還沒有發現歐洲型毒株,同時我國的分離毒株也存在變異現象,現已發現有缺失變異毒株的存在。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可在豬的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系統如豬肺泡巨噬細胞、外周單核細胞、肺間質巨噬細胞中復制,其中豬肺泡巨噬細胞最為敏感。目前認為病毒的初級復制部位是鼻黏膜或上呼吸道系統中的巨噬細胞,然后通過血液循環擴散至其他器官,并在其中的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內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