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禽類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臨床特征是在無毛或少毛的皮膚上發生結節性痘疹病變(皮膚型),或在口腔、咽喉部粘膜形成纖維素性壞死性假膜(白喉型)。
【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潛伏期為4~10天。根據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將本病分為3 種類型:皮膚型、白喉型和混合型。
(一)皮膚型 以冠、肉髯、眼瞼、啄角、腿部和身體的其他無毛處皮膚(如腹部、腿、翼下等),出現結節樣(痘樣)病變為特征。病變部位起初產生一種灰白色的小結節,逐漸成為帶紅色的小丘疹,很快增大如綠豆大痘疹,呈黃色或灰黃色、凹凸不平的干硬結節,有時和鄰近的痘疹相互融合,形成干燥、粗糙、呈棕褐色的大的疵狀結節,突出皮膚表面。痂皮可以存留3~4周,以后逐漸脫落,留下一個平滑的灰白色癱痕,溫和的病例可能不形成癖痕。皮膚型的病雞一般無明顯的臨床癥狀,但病重的雛雞則有精神委頓、食欲消失、體重減輕等癥狀,產蛋雞可引起短暫的產蛋下降或產蛋停止。
(二)粘膜型(白喉型) 以在粘膜表面出現潰瘍或白喉型淡黃色病變為特征。病變主要發生于口腔、食管或氣管粘膜上。病初粘膜稍隆起,形成白色混濁結節,結節迅速增大,常融合形成黃色干酪樣壞死性的白喉性假膜,隨后變厚而成棕色痂塊。痂塊不易剝落,強行撕脫則留下易出血的潰瘍面。上述假膜有時延伸至喉部,常引起呼吸困難,因呼吸障礙而表現張口呼吸,常因窒息而死亡。有些嚴重病雞,鼻和眼部也受到侵害,產生所謂眼鼻型的雞痘,病雞先是眼結膜發炎,眼和鼻流出水樣分泌物,以后變成淡黃色粘稠的膿液。時間稍長后,由于眶下竇有炎性滲出物蓄積,因而病雞的眼部腫脹,可以擠出一種干酪樣的凝固物質,甚至引起角膜炎而失明。
(三)混合型 皮膚和口腔粘膜同時發生病變,病變嚴重,病死率高。剖檢變化除以上特殊性變化外,還可見到腸粘膜有點狀出血,肝、脾、腎常腫大,心肌有時呈實質變性。組織學檢查,可見病變部位的上皮細胞胞漿內有包涵體。本病的發病率高低不一,由少數到全群都可發病,病死率也相差很大,一般成年雞病死率低,中雛病死率約5% ,幼雛病死率可達10%以上,嚴重的病例病死率可高達50%。
禽痘感染最重要的組織學變化是上皮的增生和細胞腫大及與之相關的炎性反應,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特征性的嗜酸性A型胞漿包涵體,氣管粘膜的細胞肥大和增生,上皮細胞腫脹,含有嗜酸性胞漿包涵體。包涵體可出現于感染后的不同時間,后來包涵體占據整個胞漿,而引起細胞壞死。常可見成堆的如乳頭狀瘤的上皮細胞。
【類癥鑒別要點】 有呼吸道癥狀的白喉型病例,應與傳染性喉氣管炎相區別,后者主要發生于雞,病雞由于喉及氣管發炎、充血、出血,通氣不暢,呼吸極為困難,且常咳出帶血粘液,產蛋量急劇下降。出現嚴重眼炎時,多為單純性眼結膜充血,眼皮腫脹突起,眼內蓄積有豆渣樣物;病變主要在喉部及氣管。
生物素缺乏時,因皮膚出血而形成痘痂,其結痂小,而雞痘結痂較大。由泛酸、維生素A 缺乏引起的病灶也常與皮膚型痘病病灶相混淆。
皮膚型雞痘引起的眼皮上痘斑和流淚,要與腺胃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引起的腫眼流淚和失明相區別,腿爪部的痘斑要與葡萄球菌病相區別。
粘膜型雞痘易與傳染性鼻炎相混淆,傳染性鼻炎時,上下眼瞼腫脹明顯,用磺胺類藥物治療有效;粘膜型雞痘時,上下眼瞼多粘合在一起,眼腫脹明顯,用磺胺類藥物治療無效。
【防制】
(一)治療 剛開始發生雞痘時可用雞痘疫苗緊急接種。對病雞皮膚上的痘疹一般不需治療,或用鑷子小心剝離,傷口用碘配消毒。口腔、咽喉粘膜上的假膜如影響進食和呼吸,可用鑷子小心剝離,然后用碘甘油消毒。眼部腫脹的病雞,可擠出里面的干酪樣物質,用2%硼酸液沖洗干凈,再滴人5%蛋白銀溶液。剝離下的假膜、痘痂等要集中消毒處理,切莫亂扔,以免散毒。要用抗生素拌料或飲水預防繼發細菌感染,在飼料中加大和補充維生素A、魚肝油量,有利于組織和粘膜的新生,增進食欲,提高機體對病毒的抵抗力。中藥板藍根及成品雞痘散有較好治療效果。
(二)綜合控制 加強雞群衛生消毒,合理飼養管理,消滅蚊蠅等吸血昆蟲,減少環境應激因素等一般預防措施。剛引進雞應隔離觀察,必要時做血清學試驗,證明無病時方可合群。
(三)預防和免疫接種 病雞耐過后可獲終生免疫。目前市場提供的冷凍干燥雞痘活疫苗主要有雞胚源或細胞源弱毒疫苗、鶴鶉化雞痘弱毒疫苗及鴿痘源雞痘疫苗3種。鶴鶉化雞痘弱毒疫苗是我國培育成功的雞痘疫苗,對雞的最小免疫劑量不低于10-4,實際應用劑量為100個最小免疫劑量,其免疫持續期3周齡以上雞為4~6個月,幼雛為2個月。雞痘活疫苗是國外應用較多的一類疫苗,包括雞胚源和細胞源致弱2種疫苗。前者是將痘苗病毒通過雞胚傳代減弱,制備的凍干疫苗,一般免疫原性好,對幼雛有一定的毒力,常用在2周齡以上的雞(翅膀刺種);后者是通過禽源或哺乳動物細胞減毒,對雛雞安全,免疫原性不如前者,該疫苗可與新城疫疫苗聯合飲水免疫。鴿痘疫苗是一種異型疫苗,因免疫保護力差,接種操作復雜(進行毛囊涂抹接種)而被淘汰。
對雞痘的預防應在可能發病日齡以前對易感雞進行免疫接種。在秋冬季多發病的地區,常在春夏季進行。在熱帶由于痘病四季發生,因而可在任何時間接種。一般采用翅膜下無血管處皮下刺種,用無菌鋼筆尖蘸取疫苗,在雞翅內側無血管處皮下刺種。1月齡以內雛雞刺1下,1月齡以上雞刺2下,或按雞日齡稀釋疫苗,1~15日齡雞,稀釋200倍,15~60日齡雞,稀釋100倍,2~4月齡雞稀釋50 倍,每只雞刺種1下。刺種后4~6天抽查10%雞在接種部位有無痘腫、水疤及結痂(“出痘”現象), 2~3 周痂塊脫落。如抽檢雞80%以上有反應,則刺種成功。若接種部位無反應或反應率低,應重新接種。一般接種后2~3周產生免疫力,雛雞免疫期2個月,3周齡以上雞為4~5個月。也可試用毛囊接種(即用消毒毛筆蘸取1:10 稀釋疫苗,涂擦于腿外側拔去5~6根羽毛后的毛囊上)。蛋雞和種雞在10~30日齡進行首免,100~110日齡二免,在痘病流行區的雞場要在可能流行前15~20天,如每年7月底至8月初,將雞場內所有日齡的雞再免疫1次。在稀釋液內要加人一定濃度的甘油以加大疫苗在針頭粘稠度并保護病毒,增強免疫效果。蛋雞及肉種雞需在產蛋前接種2次疫苗。肉雞可依當地流行病學特點決定免疫時機。在華北地區,一般在6月初至n月底期間接種。肉雞在7日齡刺種1次可獲良好免疫效果。
一旦發生本病,應隔離病雞,重癥者要淘汰,死雞深埋或焚燒。雞舍和運動場以及各種用具應嚴格消毒,對未發病的雞要緊急接種。
河南普奧動物藥業
聯系電話:0371—69105110或18974991400(寧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