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溫度:溫度是育雛成功的首要條件。育雛的第一周要求溫度為33~35℃,以后每周降低2~3℃,直至第五周達到20~23℃。育雛雞舍至少需要提前24小時預溫(炎熱季節除外),以使雞舍提前達到所需的溫度,保證雛雞到達時有一個溫暖的環境。在炎熱季節,育雛溫度不能超過37℃,溫度過高對雛雞生長不利;防止陽光暴曬雛雞,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2、飲水和飼喂:雛雞要求先飲水后開食。經長途運輸的雛雞可先飲用5%的葡萄糖水,但需防止暴飲。在育雛前1~2周的飲水中加入抗生素(如恩諾沙星、氟哌酸、紅霉素等)和維生素電解質,連飲5天,可預防雛雞白痢,提高育雛成活率。 通常要求出雛后24~36小時進行開食,最遲不超過48小時。可把開食料撒在紙上或淺盤上,讓雛雞自由采食,3~4天以后再改成喂料器。全期自由飲水、自由采食。
3、飼養密度:一般0~30日齡25~30只/平方米,30~60日齡15只/平方米,60~90日齡8~10只/平方米。在冬天,密閉雞舍要注意處理好保溫和通風換氣的關系。通風換氣以人走進雞舍,眼睛、鼻子不會受到刺激為度。
4、光照:在雛雞入舍的前幾天,必須給予充足的光照,使雛雞容易找到飼料和飲水。光照強度40勒克斯,即每平方米約4瓦燈泡照度。以后光照強度減到5~10勒克斯,每平方米約0.8~1.5瓦燈泡照度。1~3日齡24小時光照,3日齡以后光照時間為23~20小時。
5、墊料:如果采用地面平養,所用墊料要求干燥、松軟、吸水性強、不發霉、長短粗細適當。常用的墊料有鋸末、刨花、谷殼、切短的玉米秸、稻草、破碎的玉米棒等。墊料要注意經常翻動,飲水器周圍的潮濕墊料應及時更換。
6、公母分群飼養:60日齡后應按性別分群,實行公母分群飼養,以便更好的管理和分批出欄。
7、飼養方式:宮廷黃雞適應性強,可采用籠養、地面或網上平養,既適合于庭院小規模飼養,也適合于工廠化大面積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