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可影響成熟卵子的數量及排卵時間,隨著雞齡的增長,卵子的體積會增大,但蛋的成熟速度卻減慢,故每兩次排卵的時間間隔從24小時增至大約26小時,因此,最常用于蛋雞場的常規24小時光照明暗周期,不能讓雞最大程度地表現其產蛋遺傳潛力。非24小時明暗周期是指晝夜周期變化不同于常規的24小時的一種明暗周期。一般采用長于24小時的光照,其主要作用就是將排卵頻率限制在每一個明暗周期排一個卵。實驗表明,27小時的明暗周期,非常接近于雞的生理理想值,而28小時周期的光照,最能適合于養雞生產實踐,28小時的周期每7天輪回6次,且每周只有6天有雞產蛋,便于管理和工作安排。28小時光照明期12小時,暗期16小時。即若以星期日開始依次為4時―16時;8時―20時;12時―0時;16時―4時;20時―8時;0時―12時,直至星期六。星期日無產蛋高峰,這天既不需集蛋,也無需對蛋進行處理。實踐證明,采用28小時明暗周期時,蛋重、蛋殼厚度、采食量分別比24小時明暗周期增加了5?9%、8?0%、5%,但產蛋率則下降20%。產蛋率下降和采食量增加所造成的損失,可由蛋重提高和減少電費(24小時周期為17明與7暗,所以采用28小時周期后12明就相當于24小時周期的17明,可節省將近5?5小時電費)來彌補,總的來講經濟效益較高。
產蛋母雞體內的生物鐘是每天24?5小時,所以在由28小時周期改為24小時周期時,需將明期增加3?5小時。轉換系數:28―24?5=3?5,24?5作為產蛋生物鐘時間。而從24小時周期改為28小時周期時,則將明期減短3?5小時,以便對母雞提供相當的光刺激。例如,在刺激促性腺的分泌以利于產蛋方面,13明+15暗=28小時,就相當于16?5明+7?5暗=24小時。明期光照強度為10勒克斯以上,暗期光強度為1勒克斯的暗淡白光或藍光,以利于人員對雞的管理。對產蛋高峰之前的雞,接近產蛋末期的雞,或天氣炎熱時的雞,可采用28小時的周期光照,以提高蛋重和蛋殼質量,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