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鴨關鍵在防瘟
雛鴨是指從孵化出到開始長“粗毛”,即30日齡內的鴨。雛鴨由于體溫調節機能差,消化機能不健全,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抵抗能力較弱,容易感染疾病,因此掌握和了解雛鴨常見病的癥狀與防治技術是養鴨生產中的關鍵環節之—。
鴨瘟是由鴨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傳播途徑主要是消化道,通過眼結膜、呼吸道及接觸等也能感染。該病四季可發,成年鴨特別是產蛋母鴨易感,雛鴨感染后死亡率很高,是養鴨業的大敵。癥狀。本病潛伏期2-433體溫高達42.5-44℃,持續3-4天,停食口渴,排綠色或白色稀類,兩腳麻痹無力,羽毛松亂,翅膀下垂,頭頸明顯水腫,眼睛腫脹、流淚或流膿樣液體,呼吸困難,叫聲嘶啞。常稱“大頭瘟”或“腫頭瘟”。剖檢。消化道充血、水腫,食道粘膜表面覆蓋一層灰褐色或綠色壞死痂,囊腫大,靠近回盲部的腸腔內有一至二處膨大病變。
防治。平時做好防疫衛生,種苗引進嚴格檢疫,定期注射鴨瘟疫苗。一旦發病,應迅速隔離、消毒,死鴨深埋,同時對假定健康鴨用鴨瘟弱毒疫苗進行緊急接種,一般接種后一周內死亡率可顯著降低。對病鴨可用抗鴨瘟血清或康復血清注射治療。鴨舍可用10-20%新鮮石灰乳液或2%燒堿熱水或10%漂白粉消毒。
用中藥治療效果亦很好:①膽草、木香各15g,黃連、黃柏、桔子、茵陳、大黃各10g,枳殼6g,甘草5g,木香磨汁或浸泡1天,其它藥煮沸10分鐘去渣,收取藥液浸泡大米可喂50只病鴨。②用土鱉蟲喂病鴨,每鴨1次1只(蠶豆大小的土鱉蟲),1日3次,連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