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筍殼魚,原產于東南亞的江河、湖泊及水庫中。該魚肉嫩味美,深受東南亞各國及臺港澳等地消費者的喜愛,是淡水養殖魚類中供出口的主要名貴魚類。
一、生物學特性
泰國筍殼魚系底棲穴居型魚類,多棲息于水質較清、有微流水的江河、水庫、池塘的底部沙泥或草叢中,性情溫順,耐低氧,多在夜間活動覓食;適溫范圍是15~35℃,最適溫度為25~30℃,10℃以下會大量死亡。能在酸性水體及15‰的咸淡水中生存。
泰國筍殼魚在魚苗階段,主食輪蟲類、枝角類、橈足類及底棲水生昆蟲幼體和環節動物。成魚階段主要以水體中的小魚蝦、軟體動物、水中昆蟲幼體及甲殼類為食物,也吃一些新鮮的動物肉碎屑等。該魚能耐饑餓,一次吃飽后,可幾天不攝食。
人工養殖時,泰國筍殼魚一般一年即可達到性成熟。成熟最小個體:雌魚體長15厘米以上,體重75克左右;雄魚稍小于雌魚。此魚的生殖季節為每年4~11月份,繁殖旺盛期是5~7月,一年可多次產卵,每次產卵可達1萬粒甚至2萬粒左右,產粘性卵,產卵多在石縫或瓦片中或雜草較多的僻靜處進行。
二、魚苗培育
魚苗培育池用水泥制成,每平方米水池可放魚苗1000尾左右;待魚苗卵黃囊吸收完畢后,開始投喂熟蛋黃或小水蚤;以后逐漸可投喂水蚤、大豆粉、輪蟲及鮮活小蟲等;當長成2~3厘米時,魚苗必須按規格分池培育,長成5~6厘米時,可放入池塘進行成魚養殖。
三、成魚的養殖
1池塘養殖:池塘必須先經消毒,毒性消失后才可放養魚苗。一般每畝水面可放養5~6厘米的魚苗6000~7000尾,魚苗放養前,必須用1~2毫克/公斤孔雀石綠浸浴2~3分鐘。飼料以鮮活魚、蝦為主,搭配少量人工配合飼料,經一年的養殖,一般可達300克以上的商品魚規格。
2網箱養殖:網箱養殖時,網眼大小應視放養的魚苗大小而定。放養的參考密度:每立方米水體可放養5厘米魚種500尾,或100克左右的魚種60~80尾。日投飼量占魚體重的10%,飼料用托盤裝好置于距網箱底0.3米處,定期在飼料中添加抗菌素等,可防部分魚病。
一、生物學特性
泰國筍殼魚系底棲穴居型魚類,多棲息于水質較清、有微流水的江河、水庫、池塘的底部沙泥或草叢中,性情溫順,耐低氧,多在夜間活動覓食;適溫范圍是15~35℃,最適溫度為25~30℃,10℃以下會大量死亡。能在酸性水體及15‰的咸淡水中生存。
泰國筍殼魚在魚苗階段,主食輪蟲類、枝角類、橈足類及底棲水生昆蟲幼體和環節動物。成魚階段主要以水體中的小魚蝦、軟體動物、水中昆蟲幼體及甲殼類為食物,也吃一些新鮮的動物肉碎屑等。該魚能耐饑餓,一次吃飽后,可幾天不攝食。
人工養殖時,泰國筍殼魚一般一年即可達到性成熟。成熟最小個體:雌魚體長15厘米以上,體重75克左右;雄魚稍小于雌魚。此魚的生殖季節為每年4~11月份,繁殖旺盛期是5~7月,一年可多次產卵,每次產卵可達1萬粒甚至2萬粒左右,產粘性卵,產卵多在石縫或瓦片中或雜草較多的僻靜處進行。
二、魚苗培育
魚苗培育池用水泥制成,每平方米水池可放魚苗1000尾左右;待魚苗卵黃囊吸收完畢后,開始投喂熟蛋黃或小水蚤;以后逐漸可投喂水蚤、大豆粉、輪蟲及鮮活小蟲等;當長成2~3厘米時,魚苗必須按規格分池培育,長成5~6厘米時,可放入池塘進行成魚養殖。
三、成魚的養殖
1池塘養殖:池塘必須先經消毒,毒性消失后才可放養魚苗。一般每畝水面可放養5~6厘米的魚苗6000~7000尾,魚苗放養前,必須用1~2毫克/公斤孔雀石綠浸浴2~3分鐘。飼料以鮮活魚、蝦為主,搭配少量人工配合飼料,經一年的養殖,一般可達300克以上的商品魚規格。
2網箱養殖:網箱養殖時,網眼大小應視放養的魚苗大小而定。放養的參考密度:每立方米水體可放養5厘米魚種500尾,或100克左右的魚種60~80尾。日投飼量占魚體重的10%,飼料用托盤裝好置于距網箱底0.3米處,定期在飼料中添加抗菌素等,可防部分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