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不會用人——至少廠家普遍這么看。在廠家看來,經銷商既用人唯親,又是家族式企業,沒有管理和培養體系,放眼望去沒有幾個入眼的人才。企業的品牌表現不佳,推力較弱,正是因為經銷商的營銷團隊在市場上表現不佳。如此一來,市場的持續增長如何保證?經銷商小富即安、不求上進的狀況怎么改善?!
改變,還是不改變?
在廠家的指揮棒、外來專家的說教之下,中小經銷商陷入了一輪又一輪的焦慮。然而,當他們走向“正規化改造”的時候,他們慘烈而痛苦的命運也就伴隨而來,直至得出這樣的結論:不改變是等死,或許你還有機會;改變是找死,死了全玩完。
人才的反利用
案例:老江湖被釜底抽薪
張老板在日化行業里算是老前輩。他做得久,名聲在外,但是聲譽歸聲譽,隨著市場的發展,一些后起之秀跳躍式發展,有的全面超過了他。
看看那些后輩,年輕,沖勁大,有文化,會管理,做得風聲水起。而老張已經年過50,學得快忘得快,學樣也不像樣,強制性改變還帶來更多問題。
張老板不服輸,不愿意眼睜睜地淪為二流角色,心里的壓力非常大。引進新人,早已成為他頭等大事。
某公司的業務經理劉經理進入了老張的視線。劉經理剛成家生子,有文化、有思路,剛買了房子、車子,要供房養車,經濟壓力大,卻更有穩定性。他在這家化妝品集團公司做了5年區域經理,業績相當突出,客戶關系也很牢靠。這樣的人才,簡直是可遇不可求!
他們經常往來,老張曾經半開玩笑地拋出橄欖枝,對劉經理說:你的工資這么低,干脆到我這里干吧,我給你股份,讓你收入翻幾番!
劉經理只是聽聽,從來沒有表過態。老張也就死了這條心。是啊,劉經理在企業里前途無量,自己給的錢再多,也是一個經銷商,小池難養大魚。
然而,一個多月后,劉經理突然打來電話,說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從企業辭職,跟隨張老板。老張大喜過望,待遇優厚,又給了20%的股份。但劉經理以手頭緊為由,將購買20%的股份的事暫時擱置,改為在年底達到目標任務后作為獎勵來兌現。
劉經理來了以后,導入了很多新的管理思路,管理手法更加系統。當然,為了自己的管理思路執行到位,他同時還召集了一些好友舊部,給老團隊“局部換血”,目的是“新人新辦法,先做出點成績,讓老團隊服氣,跟著跑起來”;他還引進了一些新品牌,把銷量快速做了上來。
然而,過了春節,到任不足一年時間,劉經理提出辭職,理由是“有個集團三顧茅廬請他去做銷售總監,自己總是要考慮自己的長遠”等等,張老板無力挽留。
事后,劉經理帶來的隊伍,以及他培養起來的新員工,悉數離職。
時間不長,張老板在市場上發現了劉經理的那幫人馬。劉經理新組建的商貿公司,依靠擁有成熟的團隊、扎實的客戶關系,在一個高起點上啟航了。一些企業品牌主動舍棄了老張,選擇了現在的劉老板。
堡壘就這樣從內部攻破,張老板的市場頹勢明顯,而且從此一蹶不振。
敗局點評:
很多經銷商老板和張老板一樣,在人難招、才難用的問題上,總有一聲嘆息。尤其是公司經過三兩年小步徘徊、越管越亂的經銷商,總有引進高素質人才、物色個能力強的操盤手,自己專心做董事長、開始瀟灑生活的夢想。
然而,這種放權的背后,往往帶來極大隱患。
1.培養一個最為強勁的對手。
當你的公司還是三流的時候,不要期望用一流的人才。而且,你引入人才的能力越強,他們造成的破壞力越大。這些能人的目標遠大,在經銷商手下打工絕非是他們的最終目的。當有些老板為找到了一個“能力非常強”的員工而慶幸時,其實恰恰需要提高警惕。
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這些能力超強的人才,一旦與老東家反目,收拾老東家的手段有很多很多,什么舉報漏稅、挖墻腳搶品牌、散布謠言、卷款逃逸等。很多經銷商不是被競爭對手打倒,而是被自己人給消滅掉。
2.鵲巢鳩據:誰是老板?
我的一個經銷商朋友,手下有個促銷員能力很強,于是他就重點培養,放開手腳讓其發展。這個促銷員也很爭氣,把這個生意打點得很好,所代理品牌也都喜歡和這個促銷員打交道,她自己又培養一批人,結果是內外一把抓,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形勢。這個老板看到自己在公司說的話沒有人聽了,從此寢食難安。他清楚:自己除了有錢,沒有了別的優勢,為了留住這個大將,給股份、給分成,甚至還要不斷加碼……自己更像個打工的,他內心酸楚不斷。
可見,當老板喜出望外地引入“高人”的時候,需要提前考慮清楚兩個問題:一,你引入“將”來“將兵”,你能否“將將”;二,你靠什么留人。
“正規化”的強拆
案例:他被治病除“根”
王老板一心要對自己的團隊大刀闊斧地改革,“不能再讓這塊生鐵就這么銹下去了!”
這批人都是原來跟著他闖天下的,七大姑八大姨加上親朋好友,有些是開車的司機,有的搬運工轉成了業務員,還有的是小本生意虧了本、投奔而來的好朋友。大家親如一家、團隊十分穩定。
這樣團隊的最大特點是:員工的工作紀律性差,工作隨意性強;員工能吃苦、很聽話,但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只能埋頭干活,不能抬頭看路。
多年來,一直是自己推趕著這個團隊在往前走,王老板多么渴望有一兩個人能陪著自己“走夜路”!
為此,今年他陸續招募十幾個年輕業務員,有的是大學生,有的是從上游廠家挖來的業務新手。這些新人很快進入狀態,業績快速增長。
王老板從此堅定了改造業務團隊的決心。隨后還聘請了一個副總經理,為公司導入正規化管理。所有的待遇按照考核工資加提成,而且拉開工資差距,上不封頂,下不保底。
在冷冰冰的制度前面,沒有人情可講。對于一些業績差的業務人員,逐步逼著離開;對一些不服氣、有抱怨的老人,調崗調位。
這次整頓下來,老員工掀起了離職高潮。新來的經理要王老板咬著牙,不要服軟,這是改革的陣痛期:“你沒看到新員工的活力十足,留下來的老員工也都很有激情嗎?”
然而好景不長,新員工看到公司如此混亂,也很快無法穩定。一個新員工要回家考公務員,其他新員工擋也擋不住,比老員工走得還快。
為了留人,王老板已經盡力了。從提高待遇,到股份激勵,王老板能想的都想了、能做的都做了。可如今,老的趕走了,新的留不住,聘請的經理號稱“公司基因有問題”也一走了之,王老板陷入了尷尬。
敗局點評:
1.鯰魚效應勝過任何先進的管理手段。
對中小經銷商來說,有些人總是留不住的。
大學生剛剛走出校門,沒有工作經驗,到大型企業求職有難度,于是屈就到經銷商那里充當跳板,一旦有合適的機會還是要離開。對他們來說,工資待遇很難買來腳踏實地。
認清這一點,我們可以提前為他們找好定位:大學生確實很難留,但不能因噎廢食而忽視其作用和價值,適當引進一些有沖勁、有理想的人員,可以為團隊帶來鯰魚效應,讓大家產生競爭氛圍。
對經銷商而言,這種競爭氛圍,足以強得過任何先進的獎懲激勵、績效考核等管理手段!比如:
◆在內部交流會上,“徒弟”反過來給“師傅”講方法、解決疑難問題;
◆在月度聚會中,“毛孩子”的銷量和獎金超過了“老資格”、“老江湖”,主動要請客吃飯;
◆在月度或季度總結會上,“新手”每每成為先進而被當作公司的標桿和榜樣,曾經幫助過他的老人(師傅或部門經理)也都會一起被表揚一番,而面對“新冠軍”表示出的謙虛,以及成績單在高低紅白式的對比之下,“老人”心里是多么的不是滋味……
一個會管理、精明能干的老板,不在于作風如何雷厲風行、手段如何先進,而在于能否在內部形成比賽的氛圍,讓先進激勵后進、讓新手推趕老人,這種氛圍比任何管理手段都更加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水到渠成。因為他們比誰都清楚:在日常經營中,群眾的智慧超過老板的智慧,老板的智慧只需要用在如何發揮群眾智慧上,能做到這一點就成功了!
2.對中小經銷商來說:忠誠的員工永遠是寶貝,不是包袱!
縱然老員工有很多缺點,比如文化程度低、學習速度慢等問題,可是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忠誠,對公司和老板忠誠,習慣了公司文化和工作內容,能夠忍受低工資,沒有跳槽的危險,從某種意義上就維持了團隊穩定。
對中小經銷商來說,團隊建設需要有一批老員工組成的地基(他們在用實際行動傳導著吃苦耐勞、忠誠負責的基礎文化),有了這個基礎,才能高屋建瓴;而沒有了這個基礎,新建的團隊就是無本之木。
3.對于“士兵”來說,高學歷不代表高戰斗力。對中小經銷商來說,沒有足夠強的業務能力,再強大的管理能力都是空中樓閣。
4.大公司之所以能讓規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手段發揮實效,借助的是事業留人、職務留人、待遇留人、平臺留人。在你沒有能力在這些方面留人的情況下,還是想辦法用感情留人吧。其實,大多數經銷商的團隊忠誠,根基正是來自于老板的感情留人。舍棄這一點,老板沒了絕招,你就可能玩不轉。
民主害了誰?
案例:在“民主”中無主
合肥市的王老板一直自認為“管理上有一套”,理由是用人很民主。在公司一些重要決策的時候,尤其是關系到整個公司發展方向、需要提前調動內部信心的事情,他總會召開營銷人員工作會議來討論一下。
一年前,王老板面前有個新機會:著名品牌麗達化妝品要調整合肥市的經銷商,該品牌上有廣告轟炸,下有大規模的人員推動,但由于合肥的表現一直疲軟,于是該品牌要痛下決心更換代理商。王老板名聲在外,麗達的銷售經理第一個來找他。
王老板感覺到這是個好機會,于是緊急召開全體會議。在會上,大家一致贊同麗達品牌有發展空間,同時也提出了以下問題:
首先,麗達品牌為什么在合肥市場做不開?因為合肥市場難做,市場壁壘很高,所以要加大投入。而麗達品牌的渠道利潤較低,最后只會給企業打工、賺個辛苦錢。
其次,麗達品牌需要重進大賣場,但進場費過高,如果廠家沒有傾斜支持,根本做不了!
再次,市場初期麗達要加大市場物料的投入,比如專柜建設費用、陳列費用等。
……
可見,這個新業務必須慎重,王老板對大家提出了如此全面的問題十分滿意。于是在和麗達公司的經理談判時,緊緊圍繞著市場投入、折扣、政策支持、鋪底等方面展開了“兇狠切磋”。麗達的業務經理直冒汗,拋出“回去就申請”的許諾之后,匆忙逃離,再無音信。
隨之,麗達陸續進駐合肥,而其新代理正是王老板的競爭對手。同行是冤家,而這個冤家通過與麗達品牌合作,一年內就甩出了老王一大截。
敗局點評:
該案例代表了經銷商的普遍現狀:人員素質大多不高,多數只是掙份工資打份工,缺乏事業心,通常是利益至上、害怕擔責、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做生意有收益,但總是要冒險。這個險只有老板來承擔。在做或不做的選擇上,最終的決定權永遠只能在老板手里,因為,是苦是甜只有老板自己品嘗,別人無法替代。
需要征求內部意見,只需小范圍溝通就足夠了。
需要支持者提振士氣,只需要私下展開多輪溝通,提前做通主將們的工作。
需要統一意見,只需要老板先行表態、再展開引導,直接避免會議上的顧慮、無助、畏難、盲從的傳染。
過分民主,將議而不決,結果是老板瞻前顧后,員工更加無所適從,群龍無首。
家族化:打虎親兄弟,何錯之有?
案例:在“去家族化”中脫了皮
避免經銷商家族式的管理,成為美妝集團開發客戶的一個必要條件,目的是要消滅夫妻店、父子檔這樣的落后經營方式。而老趙非常想代理美妝的牌子,但是老趙是忙里忙外一把抓,而老婆負責財務,是一個典型的“夫妻店”型的公司。
為了滿足美妝集團的要求,老趙決定帶領公司“洗腳上岸”,租了寫字樓,招了職業經理人,老趙只需要守住自己的底線:牢牢控制住財務部門。
隨著老趙的親屬們陸續被清理出營銷團隊,整個團隊煥發出生機與活力。從外聘請的一些人員,都是有經驗,有能力的,開發與管理市場確實有一套。
老趙的舒心日子沒過多久,老趙供貨的一個賣場沒有任何征兆地突然性倒閉,連同投入和積累的貨款總共損失80多萬,直接影響到老趙的資金鏈。老趙勒緊腰帶,先給員工發放工資提成,其他管理層的工資推遲10天發放。
他沒有想到,10天未到,公司內已經謠言四起,幾個業務經理拍桌子和老趙吵,把工資要過來以后就離開了,團隊陷入四分五裂。事后,老趙安全渡過了“經濟危機”,卻很難度過“團隊危機”。 敗局點評:
1.打虎還需親兄弟,上陣還需父子兵。
中小經銷商的家族化,是最為牢固的一種管理模式。特別是對新創業的公司來說,這關系到以后的生存發展。
更甚至,很多經銷商感嘆:沒有家族化,就沒有經銷商的成功。在經銷商創業的初期,沒有制度,干活憑自覺性,貨款的安全性靠自律,這時候除了自己的親兄弟、老婆,還能夠相信誰呢?如果你無法從一開始就統一各懷私心的合作伙伴的理念和思路,沒有超強的能力和高風亮節來贏得合伙人們的信任,那從創業開始,還是相信自己的老婆和兄弟吧。
2.自己的親屬要用在恰當的位置,能力強的當骨干用,能力差的放在隨時替補的位置。
3.家族式企業不可怕,可怕的是家族式管理。老板只要對自己的親戚更嚴格、保證每個人公平對待,家族化企業基本能保持正常的企業運營,怕的就是親友胡作非為、仗勢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