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足營養。
圈舍飼養的鴨應供給充足完善的各種營養物質,特別是骨骼、羽毛生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必須滿足。育成鴨的飼料配合應根據生長發育規律酌情制定,并根據不同品種和飼養目的,采取適當的限制飼養,增大青、粗飼料比例,適量加入動物性飼料,以促進飼料消化吸收。在育成期每只鴨約需配合飼料10千克,每晝夜喂3~4次,每次飼喂間隔時間盡量相等。精料多采用粉料拌濕喂給,并保證供足清潔飲水。育成期在夏季的鴨群,應特別注意保證圈舍及飲水的清潔衛生,禁用霉變飼料。
二、適密管理。
育成鴨圈舍飼養時,在管理上應注意根據季節和育成鴨個體大小掌握好合理密度。一般以育成期末保證6只/平方米即可。
三、限制飼喂。
主要用于圈養和半圈養鴨群。限制飼喂一般從8周齡開始,到16周齡結束。限喂前應稱重,此后每兩周抽樣稱重1次,適當多喂些青飼料和粗飼料,以將體重控制在相應品種要求的范圍內為宜,體重超重或過輕均會影響鴨群產蛋量。
四、溫度適宜。
保證育成鴨生長環境的溫度為13~25℃為宜。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增加維持體重和體溫等的耗料,溫度過高還可引起脫毛。
五、夜間補光。
育成期光照每天需保證8~10小時,夜間應始終保持弱光,光照強度以0.5瓦/平方米為宜,如遇停電,應及時補充燭光。
六、多觸鴨群。
飼養員要多與鴨群接觸,提高鴨子膽量,防止驚群。育成鴨的膽子小,蛋用品種神經尤其敏感,應利用喂料、喂水、給草等機會多與鴨群接觸,有意識培養鴨子膽量,以免遭到生人走近或環境改變時,引起驚群,造成嚴重損失。
七、驅趕運動。
應注意適當加強運動,以促進骨骼、肌肉生長,防止過肥,增強體質。方法是每天定時在圈舍內驅趕做轉圈運動,每次5~10分鐘,每天運動3~4次,也可在圈舍運動場或附近地方驅趕運動。
八、加強防疫。
勤掃鴨舍,勤除殘糞殘渣,保持通風良好。飲喂用具和飲水要每天清洗1次,鴨舍定期消毒。35~50日齡給每只鴨肌注禽霍亂苗2毫升;100日齡前后再注射1次禽霍亂疫苗。70~80日齡注射1次鴨瘟弱毒疫苗;對于只養1年的蛋鴨注射1次即可,利用2年以上的蛋鴨隔1年再注射1次。平常可用磺胺噻唑按0.5%~1%的比例拌飼料連喂3~5天,停10天后再喂,防病效果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