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毒。建場時做到生活區與生產區分開,凈、污道分開,雞舍間距符合衛生防疫要求,如育雛室布置于上風向,產蛋雞舍布置于偏下風向,舍間距為舍高的3~5倍,有條件的應建立防疫隔離帶。嚴控傳染源,實行全進全出,做好空舍的清理、消毒和管理工作,不混養其他畜禽,禁止攜帶家禽及家禽產品進入場區。各雞場要按本場實際情況制定生活區、生產區內外環境、雞舍、孵化廳、飼養車間、進舍人員、飼養工具、飲水、種蛋、車輛等的消毒制度,要科學合理地控制溫度、濕度、風速、粉塵、有害氣體和病原微生物含量等,確保病死禽、糞便和其他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
2.免疫。合理地進行雞群免疫,并有計劃地對雞群進行抗體監測。免疫期間可適當補充維生素C和維生素E等,提高免疫效果。根據本場實際,并結合當地的疫病情況,制定適合本雞場的免疫程序是免疫的關鍵。要確定重點防控哪些疫病、選用什么疫苗、用多大劑量、采用哪種接種方法、什么時期接種、接種多少次、每次接種的間隔時間等。接種前必須對疫苗的質量進行檢查,必要時可做疫苗效價檢測,接種后有無不良反應等要做好記錄。抗體檢測除新城疫外,還需進一步開展馬立克氏病、傳染性法氏囊病、減蛋綜合癥等疫病的檢測工作。
3.細菌衛生檢驗。檢驗對象包括消毒后的種蛋、雛雞、飲水器、孵化器、器材物品、場所等及飼料、墊料含菌數量,以及時掌握細菌的分布及污染程度,結合雞群臨床特征篩選敏感藥物,制定相應措施。不具備條件的雞場可采樣送專業部門檢驗。
4.藥物預防。根據本場發病情況,有計劃地在一定日齡對雞群投藥,為避免抗藥性的產生,應變換給藥種類。一些雞場大腸桿菌病、雞白痢、支原體等細菌性病尚有不同程度地發生,而至今未研制出適用疫苗,在雞群不同的飼養階段如育雛前期及各種應激因素(斷喙、轉群、疫苗接種)會激發這些病,此時投放適量敏感藥物預防很重要。預防用藥時,不要長時間低劑量使用單一藥物,以避免細菌產生耐藥性。產蛋雞和肉雞還要避免雞蛋、雞肉中對人們有害的藥物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