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一定規模的工廠化養豬場,要想達到長年均衡生產,而且母豬群體結構比較合理,一般每年種豬更新率在25-30%,否則,生產效益不能達到最大化。如果本身不是育種場,每年都牽涉到引種的問題。那么如何引種呢?筆者所效力的北京養豬育種中心每年可生產20000余頭優良種豬,結合這些年的種豬銷售工作經驗,談一下引種、選種的體會。
1、確定引種計劃
引種計劃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目的、本場的設備、設施、技術水平等實際情況來確定,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還是以自己的慧眼去識別真偽最為可靠,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盲從。
1.1 根據本場目前的生產情況確定將要引進的種豬的品種、體重、數量。
1.1.1 品種:選擇品種要根據自己的生產技術水平確定,萬能品種是大白豬,產仔多的是長白豬,終端父本多數會選擇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肉色好、口味佳的品種,養豬生產中常用的是杜洛克。中國養豬市場比較流行杜長大體系,但世界養豬趨勢已發展到配套系豬的生產。如果自身沒有育種技術條件,買配套系祖代或父母代豬更省心,而且產生的效益更大,只是引進配套系豬時價格可能略高些。對所選種豬生產指標的要求:30-100公斤階段日增重850-1000克以上,瘦肉率60%以上,母本背膘在10-15毫米左右,父本背膘在8毫米左右。不要只看宣傳材料寫的指標,關鍵是實際與宣傳材料是否相符,必要時可通過儀器測定一些指標。千萬別一味片面地追求高瘦肉率,薄背膘,因為這樣的豬一般發情狀況和產仔數都不理想,對飼料的要求又較高,象皮特蘭這個品種就是如此。
1.1.2體重:引進種豬并不是體重越大越好,一般在45-80公斤較為理想,而且,如果全年均衡產仔,還要把體重距離拉開,以便分批配種。體重太小,種豬的生長發育未完全,不好確定性成熟時體形到底好不好,也有一些缺陷尚未表露出來,尤其是公豬,最少也要買70公斤以上的。體重太大,長途運輸容易出麻煩,稍有些擁擠、擠壓,還容易造成豬只四肢麻木。
1.1.3數量:如果是新豬場引種,一般引種頭數要比最大母豬容量多15%,因為種豬在生產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會造成淘汰,如不多引種15%,會造成產房等設施不能滿負荷生產,降低使用率。一般豬場采用本交時公、母豬的比例為1:20-25頭,但往往引進公豬時相對要多于此比例,以免個別公豬不能用時,耽誤母豬配種,增加母豬的無效飼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