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蟯蟲病
兔栓尾線蟲寄生于兔的盲腸、結腸和直腸等引起的消化道線蟲病。該病分布較廣,感染普遍,是家兔常見病,嚴重者引起死亡。
(一)臨床癥狀
少量感染時一般不表現臨床癥狀,嚴重感染時,由于幼蟲在盲腸粘膜隱窩內發育,并以粘膜為食物,可引起腸粘膜損傷,有時發生潰瘍和大腸炎癥,表現為食欲降低,精神沉郁,被毛粗亂,消瘦,下痢,嚴重者死亡。患兔肛門疼癢,常將頭彎回肛門部,擬以口啃咬肛門解癢。大量感染后可在患兔的肛門外看到爬出的成蟲,也可在排出的糞便中發現蟲體。
(二)防治措施
(1)該病不需要中間宿主,而是通過病兔糞便污染環境后通過消化道感染,因此,要經常清洗消毒籠具,并對糞便進行堆積發酵處理。(2)定期檢查,及時發現感染兔,并用藥物(鹽酸左旋咪唑)驅蟲。(3)藥物治療可選用鹽酸左旋咪唑,按每公斤體重5~6毫克口服;丙硫苯咪唑,每公斤體重10~20毫克,一次口服;硫化二苯胺,以2%的比例拌料飼喂。
二、豆狀囊尾蚴病
該病是由寄生于狗、狐、貓及其它食肉動物小腸內的豆狀帶絳蟲的幼蟲——豆狀囊尾蚴寄生在家兔的肝臟、腸系膜和腹腔內引起的疾病。
(一)臨床癥狀
少數感染時,表現為生長稍緩慢。大量感染時才出現明顯癥狀,被毛粗糙無光澤,消瘦,腹脹,可視粘膜蒼白,貧血,消化不良,食欲減退,糞球小而硬,嚴重者出現黃疸,精神萎靡,嗜睡少動,逐漸消瘦,后期有的發生腹瀉,有的發生后肢癱瘓。感染嚴重時,可引起急性死亡。
(二)病理變化
肝臟腫大,腹腔積液,肝臟表面、胃壁、腸道、腹壁等處的漿膜面附著數量不等的豆狀囊尾蚴,呈水泡樣。肝表面和切面有黑紅、黃白色條紋狀病灶,病程較長者可轉化為肝硬化。
(三)防治措施
(1)要嚴防狗、貓進入兔場、兔舍,特別防止狗、貓糞便污染飼草、飼料及飲水。嚴禁用帶有豆狀囊尾蚴的動物的肉或內臟喂兔。(2)治療上可用吡喹酮,每公斤體重25毫克皮下注射,每日1次,連用5天;或每公斤體重35毫克喂服,每日1次,連用3天;或每公斤體重50毫克,加適量液體石蠟,混合后肌肉注射,連用2天;或丙硫苯咪唑,按每公斤體重15毫克內服,連用5天,均有良好效果。
兔栓尾線蟲寄生于兔的盲腸、結腸和直腸等引起的消化道線蟲病。該病分布較廣,感染普遍,是家兔常見病,嚴重者引起死亡。
(一)臨床癥狀
少量感染時一般不表現臨床癥狀,嚴重感染時,由于幼蟲在盲腸粘膜隱窩內發育,并以粘膜為食物,可引起腸粘膜損傷,有時發生潰瘍和大腸炎癥,表現為食欲降低,精神沉郁,被毛粗亂,消瘦,下痢,嚴重者死亡。患兔肛門疼癢,常將頭彎回肛門部,擬以口啃咬肛門解癢。大量感染后可在患兔的肛門外看到爬出的成蟲,也可在排出的糞便中發現蟲體。
(二)防治措施
(1)該病不需要中間宿主,而是通過病兔糞便污染環境后通過消化道感染,因此,要經常清洗消毒籠具,并對糞便進行堆積發酵處理。(2)定期檢查,及時發現感染兔,并用藥物(鹽酸左旋咪唑)驅蟲。(3)藥物治療可選用鹽酸左旋咪唑,按每公斤體重5~6毫克口服;丙硫苯咪唑,每公斤體重10~20毫克,一次口服;硫化二苯胺,以2%的比例拌料飼喂。
二、豆狀囊尾蚴病
該病是由寄生于狗、狐、貓及其它食肉動物小腸內的豆狀帶絳蟲的幼蟲——豆狀囊尾蚴寄生在家兔的肝臟、腸系膜和腹腔內引起的疾病。
(一)臨床癥狀
少數感染時,表現為生長稍緩慢。大量感染時才出現明顯癥狀,被毛粗糙無光澤,消瘦,腹脹,可視粘膜蒼白,貧血,消化不良,食欲減退,糞球小而硬,嚴重者出現黃疸,精神萎靡,嗜睡少動,逐漸消瘦,后期有的發生腹瀉,有的發生后肢癱瘓。感染嚴重時,可引起急性死亡。
(二)病理變化
肝臟腫大,腹腔積液,肝臟表面、胃壁、腸道、腹壁等處的漿膜面附著數量不等的豆狀囊尾蚴,呈水泡樣。肝表面和切面有黑紅、黃白色條紋狀病灶,病程較長者可轉化為肝硬化。
(三)防治措施
(1)要嚴防狗、貓進入兔場、兔舍,特別防止狗、貓糞便污染飼草、飼料及飲水。嚴禁用帶有豆狀囊尾蚴的動物的肉或內臟喂兔。(2)治療上可用吡喹酮,每公斤體重25毫克皮下注射,每日1次,連用5天;或每公斤體重35毫克喂服,每日1次,連用3天;或每公斤體重50毫克,加適量液體石蠟,混合后肌肉注射,連用2天;或丙硫苯咪唑,按每公斤體重15毫克內服,連用5天,均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