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中暑防治措施
鴨中暑也稱為熱應激,是鴨在高溫、高濕的情況下,機體的散熱機制發生障礙、熱平衡受到破壞而引起的一種急性疾病。如果發病后未能及時有效地處理,可引起鴨大批死亡,從而給養殖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主要病因。
1、夏季氣溫太高,或者暴雨之后濕度增大,鴨在高溫高濕的綜合作用下最易引起中暑。
2、鴨的運動場所沒有遮蔭設施,使鴨長時間在強烈的陽光下曝曬。
3、飼養密度過大,鴨舍通風透氣差,造成熱量不易散發。
4、飲水不足或者由于夏季水溫升高,池塘中的有害細菌及藻類大量繁殖造成水質惡化。
5、鴨患其它一些疾病或者受到其它一些應激(如雷雨、氣溫突變、突然改變飼料等)。
主要癥狀。
鴨中暑后會出現體溫升高、蹲伏不愿走動、張口呼吸或伸翅散熱、隨后會出現站立不穩、陣發性昏迷麻痹(具體表現為鴨頭觸地或搖頭,站立不穩,當受到驅趕后又能正常跑動,但跑不了多遠又出現頭觸地、昏迷或搖頭等神經癥狀)。解剖病死鴨會發現血液不易凝固,有時會發現心肌出血,肝腫大、出血甚至壞死,腦膜充血等。
一些養殖戶或獸醫工作者根據以上部分癥狀,診斷成禽流感、鴨病毒性肝炎或者小鵝瘟等,并且在治療過程中沒有采取防暑降溫措施,也沒有使用抗應激防暑的藥物,甚至使鴨在受到抓鴨、打針等應激后,加速中暑發病鴨的死亡。
預防措施。
1、合理設計鴨舍,最好呈東西走向,高度不低于2.5米,跨度不超過8米,以利于自然通風。
2、在鴨舍旁2~3米處種樹,避免陽光直射,也可在鴨舍周圍種草或在鴨舍邊種植絲瓜、爬墻虎等藤蔓植物,以利于吸收熱量。
3、在運動場所搭建涼棚或遮陽網,避免鴨長時間在陽光下曝曬。
4、每年4~5月份,當池塘水溫升至25℃左右時,用二氯異氰尿酸鈉或三氯異氰尿酸按說明進行水體消毒。
5、供給鴨充足清潔的飲水,當氣溫超過29℃時,可以在飲水或飼料中添加電解多維或水溶性維生素C,也可以用一些中草藥煎水飲服或拌料。常用的中草藥有:淡竹葉10克、滑石15克、生地黃12克、白茅根25克、香薷15克煎水,供15日齡的鴨飲用;也可用魚腥草、車前草、淡竹葉、香薷煎水飲服。
6、中午高溫時段可以對鴨舍屋頂噴水、地面灑水,也可以用適當的消毒劑對鴨實行噴霧消毒,既降溫也可殺滅病原微生物。需要注意的是,采取這些措施的前提是通風良好,否則反而會增加舍內空氣濕度。
7、做好其它疾病的防治工作。根據本場鴨發病規律及周圍其它養殖場的疾病發生情況,做好免疫及藥物預防;做好鴨寄生蟲的防治工作,粵西地區鴨絳蟲病發病率較高,建議使用復方阿苯達唑(含阿笨達唑和伊維菌素)進行驅蟲。當鴨發生其它疾病時,在治療過程中應根據本場情況,采取防暑降溫措施,并在飲水或飼料中添加防暑抗應激藥物。
8、降低或避免鴨受到其它一些應激因素的影響。避免淋雨;不要突然更換飼料;當天氣突變時,使用電解多維或水溶性維生素C飲水或拌料。
治療方法。
1、當發現鴨出現中暑癥狀后,應立即將鴨轉入蔭涼處或搭建遮蔭棚、遮陽網。
2、在中暑鴨腳部充血的血管上,采取針刺放血。
3、用冷水慢慢淋鴨的頭部,并用2%的“十滴水”灌服4~5毫升;或者用鮮苦瓜葉、青蒿揉出汁灌服;用霍香正氣水,每瓶兌1公斤水飲用或拌料0.5公斤,連用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