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養殖場有兩項主要生產:一是生產牛奶,換取收入,支持奶牛場正常運轉;二是生產犢牛,特別是犢母牛,當前國內快速發展奶牛的今天,以進口澳牛價格推算,一頭新出生的良種母犢價格相當5000元左右,并不低于牛奶生產帶來的利潤。從遺傳角度看,犢牛是牧場的未來,為了整體提高牛群素質,牧場經營者通過奶牛育種,胚胎移植等手段獲取優良品種犢牛,并對與他們寄于希望,更加突出犢牛在牧場的重要性。
一、犢牛期生理特點
新生犢牛自身免疫機制尚未發育完善,抗病能力較差,主要依靠吸收母牛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來抵御疾病,3-4天母源抗體活性下降,14天前后抗體達到最低,而犢牛自體免疫系統需要20日齡左右時間才能形成能力,犢牛免疫系統在形成能力之前,有一高危期,最容易患病。另外哺乳期犢牛消化系統結構未健全完善,微生物區系也未建立,對飼養管理的要求較高。應該說犢牛是最脆弱和最敏感的群體,周邊環境溫度和牛舍條件對犢牛生長發育起著重要作用。所以特別強調一定要加強衛生管理,經常清掃消毒,犢牛最適宜的生活環境就是:清潔、干燥、通風、陽光充足、保溫。犢牛舍設計原則是,即滿足飼養工藝要求,又能符合以上環境要求,達到減少犢牛疾病發病率,提高飼養成活率的目的。
二、哺乳期犢牛舍建筑形式
根據我國南方、北方氣候特點,飼養規模和飼養工藝,哺乳期犢牛舍主要有二類建筑形式供選擇:一類是:大型規模奶牛場,母犢繁殖、飼養數量相對較多,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采用奶槽車方式給奶牛喂奶,工藝要求犢牛欄相對集中,便于操作;還有根據氣候條件如南方降雨較多,為了防止犢牛經常被雨水淋著,同時也便于喂奶工的操作;北方地區冬天氣溫往往達到零下30—40度,生存條件很差;以上環境條件適合選擇犢牛舍(棚)的建筑形式,在舍(棚)內采用個體犢牛欄形式飼養犢牛,另一種飼養方式是犢牛島。
三、犢牛舍(棚)的設計
設計原則強調:獨立性、飼養密度、通風措施、干燥措施、犢牛欄和保溫性。
獨立性:犢牛出生后與母牛隔離,12小時內灌服和喂服兩次初乳,然后送犢牛舍(棚)飼養,哺乳期犢牛應單獨集中飼養,不應與其他月齡、階段的牛只混群飼養。
飼養密度:每頭犢牛牛舍內平均占有面積4㎡以上。
通風:這里主要指封閉式犢牛舍,過于強調冬季舍內保溫,忽視通風和舍內空氣質量,通風效果差微生物和致病菌得以繁殖生長,造成犢牛一些疾病的發生,另外空氣質量差,氨氣濃度提高,刺激犢牛呼吸器官,誘發粘膜充血,引起呼吸系統疾病發生。所以犢牛舍要有24小時不間斷的通風措施。犢牛舍的建筑形式、牛舍檐高和屋面坡度對通風也起一定作用。
干燥措施:除了犢牛每天排出的糞尿,還有洗刷消毒的用水,犢牛欄下面地面由前向后要設計2%左右的坡度,犢牛欄后面設有排水溝,以便及時將水排出,同時要注意減少水的用量(如圖1)。
犢牛欄:采用鋼材和鋼網焊接,常用犢牛欄尺寸為寬1m、長1.5m,犢牛欄正面為活動的門,門上配有可放飲水桶和料桶的環,兩個桶之間相距10—15cm。為了防止犢牛飲水后立即吃料,或吃料后立即飲水,而造成犢牛料被水侵,或飲水被料弄臟,犢牛欄前面要有兩個開口,兩個開口之間距離15cm—20cm.。犢牛欄床的部分離地面30cm,便于清理犢牛糞便和污物,犢牛床可選用鋼網、木板、竹板,選用木板、竹板時,每塊板材之間要有1cm距離。
犢牛舍保溫:長江、黃河流域冬天最低溫度一般為0度至零上5度,棚式結構牛舍的北側應設計卷簾擋風,另外犢牛欄犢牛腳下鋪墊一層較厚的清潔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