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
鴨球蟲病據記載約有18種之多,其中有2個種寄生于腎小管上皮細胞內,其余16個寄生于腸道粘膜上皮細胞內。鴨球蟲屬孢蟲綱,球蟲目,艾美耳科。危害我國家鴨的主要致病蟲有兩種:
毀滅泰澤球蟲:寄生于小腸粘膜上皮細胞內,嚴重時盲腸和直腸有蟲寄生,致病力強。卵囊小,短橢圓形,淺綠色,無卵膜,初排出的卵囊內充滿含粗顆粒的合子,無空隙。
菲萊氏溫揚球蟲:寄生于小腸粘膜上皮細胞內,主要在回腸段,盲腸和直腸也有蟲寄生。卵囊大,卵圓形,淺淡藍色,初排出的卵囊內被合子充滿,無空隙,有卵膜孔,每個孢子囊內含4個子孢子。
它們屬直接發育型,無需中間宿主,發育需經3個階段:孢子生殖階段——在外界完成,又稱外生發育;裂殖生殖階段——在小腸上皮細胞內以復分裂法進行繁殖,毀滅泰澤球蟲有兩代裂殖生殖;配子生殖階段——由上述中最后一代裂殖子分化形成大配子,大、小配子結合為合子,合子外周形成囊壁就成為卵囊。
二流行特點
本病發生季節與氣溫和雨量有密切關系。在外界發育成孢子化卵囊的適宜溫度為20~30℃,溫度在9℃以下或40℃以上,卵囊停止發育。球蟲卵囊的抵抗力有強有弱。
各種年齡的鴨都有易感性,雛鴨發病嚴重,死亡率高。病鴨康復后成為帶蟲鴨。本病傳播通過病鴨或帶蟲鴨糞便污染的飼料、飲水、土壤或用具等,或經飼養員機械性的攜帶卵囊來傳播。易感鴨吃了被孢子化卵囊污染的食物而感染發病。
本病急性暴發時,發病率高達80~90%,死亡率為20~70%。
三主要癥狀
病初精神不振,呆立,減食。隨后喜臥,嗜睡,不食,縮頸,翅下垂,喜飲水;糞便稀薄,呈桃紅色、灰黃色或深紫色血便,且含粘液,腥臭。后期衰弱,臥地,嘶聲鳴叫。發病當日或兩三天出現死亡,多數四五天前后死亡達到高峰。耐過的病鴨發育受阻,增重緩慢。
菲萊氏溫揚球蟲致病力弱,癥狀不明顯,只見下痢,精神倦怠,成為帶蟲鴨和傳染源。
四剖檢特征
尸體消瘦。十二指腸等小腸粘膜腫脹、出血,有的為紅白相間的小點,有的為針大出血點,有的粘膜上覆一層糠麩狀或奶酪樣粘液,或有淡紅或深紅色膠凍狀血性粘液,腸內容物為淡紅或鮮紅色粘液或膠凍狀粘液,不形成腸芯。肝、腎瘀血。心肌色淡,心房擴張,血液充盈。
五實驗室診斷
參照第一章寄生蟲檢驗。
取病鴨的糞便或鴨圈表土10~50克,加入100~150毫升清水,調勻,用50目或100目的銅篩過濾。取濾液離心,3000rpm10分鐘。離心后,傾去上清液,再向沉渣中加入64.4%硫酸鎂溶液20~30毫升,再離心5分鐘。然后用直徑約1厘米的鐵絲圈蘸取離心管表現浮液,將鐵絲圈上的液膜抖落在載玻片上,加蓋玻片后,在高倍鏡下檢查。如見大量球蟲卵囊,即可認定為本病。
六防制要點
按鴨年齡分群飼養。鴨舍保持清潔干燥,定期清除糞便,并堆積發酵以殺滅卵囊。防止飲水和飼料被鴨糞污染。飲用水要加消毒藥,飼槽及用具等定期消毒,經常更換墊草,運動場勤換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