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源抗體水平。新生動物可以從母體、初乳或禽的卵黃中獲得一定量的母源抗體,這是畜禽最早抵抗微生物感染的有生力量。如果在母源抗體水平還比較高的情況下接種疫苗,就會使疫苗與抗體發生中和反應,既消耗了母源抗體,又損失了疫苗數量,無法刺激機體產生足夠的抗體,使免疫效果下降,甚至導致免疫失敗。因此,幼齡動物免疫接種前,應進行母源抗體檢測,當母源抗體水平下降到臨界值時,才可以進行免疫接種。
2免疫抑制性疾病。有些疾病主要侵害免疫系統,發生這樣的疾病后,體內淋巴細胞減少,若進行免疫接種,免疫應答即會受到抑制,就很難出現理想的免疫效果。如早期患有傳染性法氏囊病的雞群,患有傳染性貧血的雞群,使用疫苗進行免疫接種,都不會達到預期的免疫目的。
3、營養因素。多種營養物質,如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E、硒、鋅等,都與免疫抗體的產生和免疫功能的發揮有密切關系,如果缺少這些物質,就會影響免疫抗體的產生,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從而影響免疫效果。因此,免疫接種前一定要注意補足各種營養成分,以便為免疫力的產生提供足夠的物質條件。
4.免疫方法失誤。免疫方法失誤是導致免疫失敗的主要人為因素,如疫苗品種不對、疫苗保存不好、疫苗稀釋不當、注射劑量不足、免疫途徑錯誤、未經嚴格消毒等,都無法產生理想的免疫效果。免疫接種前做好計劃,接種時耐心細致、謹慎從事,防止出現各種失誤,就會避免人為因素導致的免疫失敗。
5.不良應激因素。免疫接種前后出現的各種不良應激因素,都會擾亂機體的正常代謝,影響抗體產生的速度和數量。因此,免疫接種前后,一定要加強飼養管理,搞好飼料更換工作,調整好群體密度,控制好舍內溫度、濕度和通風,避免出現嚴重的噪音和突然的驚嚇。
6、環境因素。在正常的免疫反應出現之前,若環境中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使用任何疫苗都不可能收到最佳效果。如:雛雞出殼后即接種馬立克氏病疫苗,但需要經過2周時間后,才能獲得良好的免疫力,如果在2周之內雞舍被馬立克氏病毒污染,病毒就會侵入機體,造成免疫力下降,甚至發生馬立克氏病。因此,疫苗應盡早應用,用后還要加強環境監控、搞好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