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喂養的肉鵝喂養周期雖然比用添加劑育肥稍長,但"原汁原味",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經濟效益很高。肉鵝"綠色"育肥放牧時應注意:
一掌握牧鵝信號。自雛鵝開始,每當喂食、放牧、收牧前,都發出不同的語言信號,使其形成條件反射,即用"語言信號"指揮鵝群。放牧時還要選擇好頭鵝,盡早地在鵝群中發現頭鵝,并觀其行,如頭鵝聽從指揮,可在其頭、背涂上紅色,使其有一個明顯的標志,以便頭鵝一動而帶全群。這樣,只要綜合運用指揮信號與語言信號,并充分發揮頭鵝的作用,牧鵝時就能指揮自如了。
二根據季節放牧。春季風與日麗,氣候溫暖,天然飼料較多,是肉鵝放牧的好季節,應選好場早放牧。早春可放養于淺水塘、小河、小港中,讓鵝覓食螺螄、魚蝦、昆蟲、草根等水生動植物。春耕開始后,先放備用秧田,以后是大田。因翻耕的田里,有許多草籽、草根與過冬的蚯蚓等。隨即,在收割了的油菜、豆類、麥類、綠肥種子的田里放牧,使鵝充分覓食遺落的食物。放牧時盡量做到早出晚歸。為使肉鵝快長速肥,每天中午每只鵝應補喂混合精料(參考配方:玉米40%、稻谷15%、麥麩19%、米糠10%、菜籽餅11%、魚粉3.7%、骨粉1%、食鹽0.3%)0.1-0.125千克。
夏季氣溫高,放牧時要做到上午早出早歸,下午晚出晚歸。中午炎熱時,不讓鵝在水里停留,將其趕到大樹邊或高埂田蔭蔽處納涼,或趕回棚里休息,避免烈日直曬。尤其要避免鵝群在曬燙的地面沙石上行走,以免中暑。具體放牧時還應注意,初夏正值梅雨季節,長期的陰雨,使樹林、草叢、旱地里繁殖了大量的蝸牛、野蛞蝓,因此可以進行放牧。可每5-6天輪流放牧1次,以充分利用那些野生動物作飼料。以后,可將肉鵝放到稻田"攤青",進行治蟲、除草、中耕。
秋季是收獲的季節,收獲后的稻田是肉鵝放牧的黃金牧場。收割"雙搶"前半個月,應補飼稻谷,以適應日后能食稻谷。"雙搶"后,每天天微亮就驅鵝上田,上田后2小時,將鵝群趕到附近的深水處洗毛,并讓其在安靜的地方休息。上午10時左右,再驅鵝進田吃落谷等。12時左右,將鵝從田里趕出來,放在深而微流的水域、清靜的樹蔭下休息。下午4時后又上田,并盡量延后鵝群的歸牧時間。此外,田邊、道路、曬場邊常有遺落的谷粒,可于陰雨天驅鵝群到那里放牧。
冬季的淺水水域比秋季多,因為河流、溝港、水庫、池塘冬季處于枯水季節,可以成為放牧區,鵝群可以啄食一些小魚蝦與水生動植物。但冬季放牧,因為氣溫、水溫都低,肉鵝在空曠的田野與水里呆得過久,容易受涼而影響生長。因此,每天的放牧時間不要超過4小時,要做到遲放早歸。冬季氣候寒冷,能覓的食物較少,必須增加與補喂配合精料(參考配方同前)。一般每天補喂2次,每只肉鵝補料0.2-0.25千克。
三種草規劃
選擇撂荒地、林果園地建造人工草場,種植具有耐瘠薄、耐踐踏、耐干旱及草叢生長高度與鵝采食高度相適宜且青嫩柔軟多汁、適口性好、營養豐富的紫花苜蓿、白三葉、紅三葉、墨西哥玉米、多年生黑麥草等植物。為了滿足常年養鵝的需要,應該采用1年生牧草輪作模式來種植,例如,當年4月上旬播種墨西哥玉米,10月中旬結束后播種冬牧70黑麥、多花黑麥草,生長到翌年5月中旬結束,如此循環往復輪作。按每只鵝吃草40千克左右計算,一般每667平方米人工草地可喂養肉鵝120-150只,高產飼料地可供200只以上肉鵝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