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樹林下,一只只香鴨在來回的追逐,“嘎嘎”地呼朋引伴。在水塘中,又是一只只香鴨在戲水,拍打翅膀。而在孵化房里,孵化機的風扇在不停的轉動,一股股熱風不停地吹向一排一排擺放整齊鴨蛋。這是3月8日,筆者在融水苗族自治縣四榮鄉四合村蔡達軍的養鴨場里看到景象。“我的孵化機,一年能孵化20萬羽鴨苗,單憑出賣鴨苗,就有不錯的收入。”蔡達軍高興地說。
蔡達軍養鴨場只是該縣養香鴨專業戶的一個縮影。目前,該縣規模以上專業養香鴨戶有18家,沒有形成規模養殖的不知其數。養香鴨是該縣農民群眾收入來源之一。
該縣香鴨是廣西一個獨特的地方家禽品種,已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家禽專業委員會新產品認定,認定名統稱為“融水香鴨”。該縣的香鴨主要分布在三防、汪洞、四榮等鄉鎮,均以自然放養為主,鴨子個體小,耐粗飼,喜食草,具有野性,肉質細嫩、緊湊、清甜可口,具有獨特的香鮮味,無膻腥味,脂肪含量較少,蛋白質含量較高。白切香鴨、腌制酸香鴨是餐桌上美味的佳肴。
近年來,該縣圍繞香鴨產業,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養殖技術培訓。并成立香鴨養殖技術協會,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香鴨養殖技術交流會,還邀請專家對養殖戶進行培訓。同時,成功地從四川省引進了技術、資金,建立了食品加工廠,形成產業鏈,為香鴨銷售增添了一條新出路。
“融水縣成年香鴨除了在本地銷售外,還以鮮活、加工煮熟的方式銷羅城縣、融安縣、南寧市、廣東省等地。現在,融水縣的專業養殖戶每年戶均純收入達到3萬多元。”該縣水產畜牧獸醫局副局長戴邦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