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雞對雞舍環境的要求主要是濕度、溫度、飼養密度的要求。
濕度:一般來說,雛雞的健康生長需要空氣中含一定的濕度,不過要求并不嚴格,只要濕度不是過高或太低就可以。通常,由于雛雞較多,飲水、排便及呼吸都會散發出水汽,因而育雛室內空氣的濕度一般不會太低。而濕度過高卻是育雛實踐中常常出現的問題。濕度過高有兩種情況,在高溫高濕時,雛雞悶熱難受,身體虛弱,不利于生長發育;在低溫高濕時雛雞由于體熱散失加快而感到更冷,使御寒和抗病能力降低。可見,只要濕度過高,不論高溫高濕或低溫高濕,部對雛雞不利。
另一方面,當濕度過高時,特別是在墊卓潮濕的情況下,有利于各種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這樣就會出現雛雞抗病力降低而病菌卻大量繁殖的“敵強我弱”狀態,極易引起雛雞發病。此外,雛雞在潮濕的墊草上伏臥,也可直接引起感冒、拉稀等病。
這說明育雛室的空氣溫度過高與墊草潮濕均對雛雞危害甚大,應該設法防止。措施是定時清除糞便,墊草勤換勤曬,飲水器不能漏水,注意做好通風換氣工作,適當減小飼養密度。空氣:經常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是雛雞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條件之一。通常,大氣中的氧氣含量約為20%,二氧化碳約含0.03%。氧氣是有益氣體,二氧化碳是有害氣體,雞在呼吸過程中要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如果育雛室內通風不良,氧氣就會逐漸減少,二氧化碳濃度增大,使空氣變得污濁起來。育維室內要求二氧化碳的含量不超過015%為宜,當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時,表明室內空氣污濁,對雛雞的生長發育就有危害。雞的糞便中還能分解放發出氨氣和硫化氫氣,鮮糞和濕糞伯散發量比陳糞和干糞更多。氨氣和硫化氫氣都是有害氣體,而且比二氧化碳的危害更大,特別是氨氣在空氣中的含量要限制在百萬分之十五以下。如果育雛室通風不良等因素使氨氣濃度超過百萬分之十五至二十則,就會引起雛雞眼結膜與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為了保持空氣新鮮,應該在育雛室設置專門的通風設備,并在育雛過程中注意做好通風換氣工作。還要定時清糞,另換墊草,適當減小飼養密度。飼養密度:在育雛階段是指單位育雛面積上飼養的雛雞只數。如每平方米育雛只數多了就叫飼養密度大,只數少了貨是密度小。總的來說,飼養密度宜小不宜大。密度過大時,不僅室內二氧化碳及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增加,空氣溫度增高,墊草潮濕。而且雛雞活動受到限制,容易發生互啄怒痔。飼喂時雛雞常因搶食而發生踩傷現象,往往還圍食具不足而出現采食不均問題。這樣,導致的結果是雛雞生長發育不良,雞群不夠整齊,常使發病率和死亡率也較高。但是密度過小也不好,由于同樣的房舍設備不能充分利用多養雞,每只雞的飼養成本就增高了,這在經濟上是不劃算的。
生產實踐中應該根據房舍結構、飼養方式和雛雞品種的不同,確定一個合理的飼養密度。一般來說,房舍結構合理,窗戶面積較大,通風良好或者有動力通風設備時,密度可以較大;采用籠養育誰方式時,密度應該大些,網上平養次之,地面平養的密度則應小些;肉用品種比蛋用品種的密度小些,中型蛋雞(如褐殼蛋雞)比輕型蛋雞(如來航雞)的密度較小。綜上所述,濕度、空氣和飼養密度對雛雞的生長發育和健康皆很重要,而且三者之間關系密切,互相影響。因此在育雛實踐中,對三方面的工作均需重視,都要搞好。
倘若某一方面發生問題,除了“對癥下藥”糾正外,還應在其他兩方面設法采取補救措施,以求盡量減小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