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顥、程頤兄弟把它從《禮記》中抽出,編次章句。朱熹將《大學》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被奉為儒家經典。
《大學》為“初學入德之門也”。朱熹將《大學》重新整理后,使其分為一經十傳。經一章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三條綱領,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八個條目是實現三條綱領的途徑,此八目后成為南宋以后理學家基本綱領的一部分。在這八個條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大學》中提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所謂正心,即端正自己的心思,使心靈對從外界事物的依附中解放出來,與當下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集中精力,而不會心不在焉。
正心在現代管理中,無論對個人管理、家庭管理、企業管理還是國家管理,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于個人管理。“心正而后身修”,只有端正心性才能修養自身的品行。
從五行管理的意義上講,正心和修身是相生的關系。只有心正才能有利于我們自身修養的加強和自身素質的提升,從而能夠堅定志向,不斷改進,使自己達到完善的境界。
如果心有憤怒,有恐懼,有偏好或者有憂慮,就像心不在自己的身上,不能正確的看待問題,即心不正。心若不正,則不能潛心于自身的修養和素質的提高,不能正視個人名利,容易陷入道德的誤區,甚至導致自己身陷囹圄。此種情況,就是五行管理中的相克原理,即心不正與修身相克。
其次,于家庭管理。表現為心正則家和。家庭雖然只有一小塊天地,也無外乎柴米油鹽,但是正是狹小空間的瑣事才更容易導致小的摩擦。面對摩擦,彼此之間如果可以擺正心態,換位思考,則家庭和睦相處,相親相愛。此即心正對家和的相生作用。若面對摩擦只是相互埋怨,不相諒解,則夫妻不能和諧,父子不能相讓,婆媳關系緊張,還可能導致家庭的破裂。此即心不正對家和的相克原理。
再次,于企業管理。心正則企業發展。心正則遇事可以用公平的眼光看待問題,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問題,用合理的手段解決問題,則同事間精誠合作,上下級步調統一,則企業的發展也容易走上正軌。此即心正對企業發展的相生作用。相反,對工作視而不見,對建議充耳不聞,心態不正,有功則爭名逐利,有過就互相推諉,員工之間互相扯皮,上下級互相抱怨,則企業容易陷入混亂,更何談發展。此即表現為心不正對企業發展的相克作用。
最后,于國家管理,社會和諧。心正則社會進步,國家興旺。社會上很多無論專家學者,還是明星商賈,乃至高官要員,若能做到心正,正確對待自己的名譽事業,公眾形象,則容易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榜樣作用,使大眾耳濡目染,相互學習,則可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保障人民幸福安定。此即心正推動社會和諧。也就是五行管理中所說的心正對社會進步國家富強相生作用。相反,若人人對法律視而不見,對道德充耳不聞,會逐步讓人陷入迷途,不得方向,則社會上人民冷漠苛責,甚至貪污腐敗的風氣盛行,長此以往,不利于國家的發展。此即表現為心不正對國家富強社會和諧的相克作用。
綜上所述,心正無論對個人,對集體,還是對國家都有著難以估量的作用。我們平時應注意端正自己心性,正視外界事物,久而久之,則身可修,家可齊,國可治,天下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