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某場1999年1月26日購進改良石岐雜肉雞苗一批,共7240羽。雞苗進場后1周內死亡53羽,主要是蛋黃囊吸收不良而破裂致死。發病時以慶大霉素、多種維生素投喂后停止死亡。3周后雞只出現咳嗽,流鼻液,鼻竇腫脹,張口呼吸,但大部分雞只精神良好,采食量正常,初診為霉漿體感染,以強力霉素、恩諾沙星交叉使用3天后癥狀基本消失。但至9周齡時,雞群精神狀態表現異常,采食量顯著減少,又出現死亡。
二、臨診癥狀 雞群65天齡時發病,約有40%的雞只表現精神沉郁,呆立,厭食,毛松,頭縮。有的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有喘息音,下痢。第一天死亡126只,第二天病情加劇,除上述癥狀外,部分雞只眼瞼腫脹,流淚,流鼻液,呼吸困難且有啰音,糞便水樣,呈黃白、黃綠色,有的還出現神經癥狀,死亡260只。
三、剖檢變化 腺胃、肌胃、泄殖腔、盲腸扁桃體出血;小腸充血、出血,嚴重者出現潰瘍;鼻竇、氣管有粘液,肺出血,氣囊混濁,有黃白色露珠狀分泌物;大部分雞只出現心包炎和肝周炎,胸腔、腹腔及腸系膜有干酪樣滲出物。
四、實驗室檢驗
1、病料的采取及處理:取發病早期病雞的氣管分泌物,加生理鹽水制成1:5的懸浮液,按每毫升加入青霉素和鏈霉素各2000單位,置4℃冰箱中作用2小時,然后離心沉淀,取其上清液作為接種材料。
2、雞胚接種:?。保疤忑g的雞胚5只,將上述處理過的接種材料按每胚0·2毫升接種于雞胚尿囊腔內,經37℃恒溫孵育,雞胚在46小時左右死亡,死胚生長發育受阻,全身充血、出血。
3、血凝(HA)試驗和血凝抑制(HI)試驗:取雞胚尿囊液作紅細胞凝集試驗,結果為陽性;再用新城液標準血清作血凝抑制試驗,結果出現血凝抑制。
4、細菌分離培養:以無菌操作取病死雞的肝臟,接種于麥康凱瓊脂培養基上,經37℃培養24小時后,長出半透明的紅色小菌落。挑取菌落涂片,用革蘭氏染料染色后鏡檢,可見革蘭氏陰性、兩極鈍圓的小桿菌。
五、診斷 根據臨診癥狀、剖檢變化及實驗室檢驗結果,診斷該場雞群發生的疫病為新城疫及混合感染大腸桿菌病。
六、防治措施
1、隔離病、弱雞只,進行特別護理;嚴格控制車輛、人員進出。
2、第1天用新城疫Ⅰ系疫苗4倍量肌注;以恩諾沙星15毫克/只、TMP3毫克/只及適量麻黃堿肌注。第2天以同等劑量的藥物再注射一次。同時以0·02%強力霉素飲水投服,連用3天,以后改用0·015%氟哌酸及多種維生素飲水3天。在此期間加入適量小蘇打飲服。
3、考慮到雞只厭食,將原來投喂的大雞料轉為小雞料,并在飼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氨基酸、香味素及板藍根,以提高適口性。
4、提高舍內溫度。在雞舍通道內用炭爐加溫,使舍內溫度提高到27℃左右。
5、堅持每天沖洗欄舍1次,保持舍內空氣清新,減少臭味,并用海氯進行消毒,防止病原體擴散。
通過采取上述措施后,雞群于第6天精神明顯好轉,食量增加,死亡減少。此次疫情導致雞只先后共死亡725只,約占10%。
七、體會
1、該疫情的爆發有著其內、外多種因素,不良因素愈多,發病率愈高,病情愈嚴重。該場使用的新城免疫程序已有兩年多,從未發生過新城疫,說明該程序是適合該場的。但由于后來東莞地區部分雞場出現新城疫,死亡率為50%—70%,有的甚至100%,由于該場沒有對周邊雞場發生的疫情給予重視,對外來車輛、人員消毒不嚴,再加上梅雨季節,天氣寒冷潮濕,雞只容易感染大腸桿菌病,造成機體局部免疫和體液免疫水平下降,難以抵御外來新城疫強病毒株的入侵,導致新城疫的發生。該雞群在3周齡時已發生過呼吸道病,雖經治療有所好轉,但未痊愈,在低溫的環境下容易復發。
2、此次新城疫與大腸桿菌病混合感染,造成雞群40%的發病率,而死亡率卻能控制在10%以下,說明采取的措施是恰當而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