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飄香鴨也肥”,說的是稻谷收獲后利用大量落穗、谷粒及小動物資源放養鴨子,葷素搭配,達到節糧、速肥、高效益的生態養鴨模式。
1.趕鴨數。一股以每人趕養鴨子800~1600只為宜,也可2~3人合伙趕養3000~5000只。
2.看鴨棚。趕鴨人為便于轉移放鴨地點,應用竹片搭一個能放一張簡易床的棚,外罩雨布,若需遠行放養的則另備鍋、爐等用具。
3.育雛。晚稻收獲前40天左右購回雛鴨,在室內采用小欄分隔方式,墊上松軟的稻草進行育雛;每30~50平方米安裝1臺吊扇降溫,保持室溫20~26℃;鴨有堆睡習性,因此每隔一段時間應用手輕撥趕堆1次,防止雛鴨因扎堆而被擠壓死,一周后每欄飼養50~70只。
4.馴鴨。雛鴨15日齡時,可逐漸放入小水池內鍛煉。起初應短時間下池訓練,以后逐步延長下池時間,上岸回棚后要及時補喂食物。30日齡后,先在小田放養,并在小田四周插上系有隨風而動之物(如彩色布條或塑料食品袋)的竹桿,以防鴨子跑出圈定的范圍。天黑前趕鴨回棚過夜。趕養初期鴨子不順服,但時間長了鴨子適應了放養規律,并熟悉了趕鴨人的聲音和手中鴨桿的桿勢,便很容易趕養。
5.趕養。從收獲較早的地區開始逐步向收獲遲的稻田移動放養,可在田中適當放水供鴨自由覓食,看鴨棚隨鴨移動,晚上把鴨趕在棚周圍過夜,并適當補喂食物。
6.注意事項。不宜在深草、大坎、溝涵處放養鴨子,避免群鴨因蛇、黃鼠狼侵害而造成丟失。中秋節前后,鴨子便可陸續分批上市。此外,秋鴨產蛋多,也可選留秋鴨過冬產蛋,從而獲得更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