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農業部獸藥評審專家庫專家、中國獸藥典委員會委員、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獸醫藥理學與毒理學分會副理事長。領導課題組在國內最先開展雞源大腸桿菌產酶耐藥分子機制、抗耐藥措施研究。在連續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2項省科研成果轉化基金的資助下,取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2項。
細菌性疾病是嚴重危害家禽生產的一類傳染性疾病,使用抗菌藥治療被業界認為是卓有成效的治療方法,但隨之產生的細菌耐藥性和抗菌素殘留問題令人頭痛。更多人開始思考,能不能采取一種方法,既明顯降低畜禽的死淘率,又降低藥物的用量,避免或減少家禽產生耐藥性和藥物殘留?近日,本報記者采訪了河南農業大學教授胡功政,從他這里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原來對抗菌藥物敏感的菌株變得敏感性降低甚至不敏感,使抗菌藥物療效明顯下降甚至無效,這就是細菌的耐藥性。”胡功政教授介紹說,實際生產中,由于抗生素的長期大量使用,細菌耐藥性已十分普遍,更為突出的問題是,多重耐藥菌株(即同時對3類以上藥物耐藥的菌株)正不斷增加,其感染發病后治療十分困難。禽源細菌的耐藥性不僅可垂直傳播,而且還可通過多種途徑在同種或異種細菌間傳播擴散,甚至能通過環境和食物鏈向人的病原菌傳播擴散,使人的細菌性疾病治療變得更加困難。
針對生產中常見的家禽細菌性疾病,經過近10年艱苦的研究,胡功政教授帶領他的課題組成功建立了以β-內酰胺環類、氟本尼考、粘菌素為主藥的系列化聯合用藥技術。截至目前,輪換或有計劃地定期交替使用這3項系列化聯合用藥技術,在河南永達實業有限公司、河南大用實業有限公司已累計應用5億多羽份,證明預防雞的呼吸道、腸道等細菌感染,死淘率可控制在3%以下,較常規單用藥物或其他聯合用藥方案降低5%,顯著提高了養殖場經濟效益;用于細菌病治療時,死淘率在10%以下,亦較其他用藥方案最高可降低40%。同時,這些聯合用藥技術還通過河南牧翔動物藥業有限公司、鄭州后羿制藥有限公司的相關產品在全國近30個省、市、自治區推廣,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聯合用藥技術雖然簡便易行,但普通養殖戶應用時需要注意一些細節。”胡功政教授建議,不同的飼養周期內,應選擇3種系列化聯合用藥輪換使用。藥物用量為常用量,家禽病情嚴重時用量可在2倍常用量以內,但不必加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以粘菌素為主藥的系列化聯合用藥過程中,不可將混飲給藥改為注射給藥。
治療家禽細菌感染
聯合用藥配伍
β-內酰胺環類
阿莫西林+舒巴坦(2∶1)
頭孢噻呋+舒巴坦(2∶1)
氨芐西林+安普霉素
頭孢噻呋+恩諾沙星
阿莫西林+氧氟沙星
氟本尼考
氟苯尼考+多西環素(1∶2)
氟苯尼考+安普霉素或新霉素
氟苯尼考+磺胺藥
粘菌素
粘菌素+頭孢噻呋
粘菌素+氟苯尼考
粘菌素+氧氟沙星
粘菌素+多西環素
粘菌素+替米考星
以上均為混飲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