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育肥生產實質是在短的時間內,以最低的生產成本獲得量多質好的羊肉。近年來,肉羊價格穩定,利潤較高,羊肉市場前景廣闊,加速肉羊生產是時代的需求。下面將羊肉生產的新技術介紹如下:
品種良種化 我國在短期內應以綿羊、山羊品種資源為基礎,引進國外優秀肉羊品種,開展廣泛的經濟雜交,其關鍵是篩選和確定適于我國不同地區的最佳雜交組合,并逐步建立相應的雜交繁殖體系。以長遠觀點看,應培育專門化的肉羊新品種(系)。
及早斷奶 早期斷奶實際是控制哺乳期,縮短母羊羔期間隔和控制繁殖周期,達到一年兩胎或兩年三胎、多胎多產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羔羊斷奶何時為宜,目前在國外沒有統一規定。但一般采用兩種:第
一、生后一周左右時斷奶,然后用代乳品進行人工育羔;第
二、生后45—50天時斷奶,斷奶后就可以完全飼喂植物性飼料或放牧。早期斷奶,也必須讓羔羊吃到初乳后再斷奶,否則會影響羔羊的健康和生長發育。如果因各種原因不能吃上初乳,可用以下初乳代乳品。牛奶180克,鮮雞蛋1個,鮮油1湯匙,糖1湯匙組成。每天喂4次,每次喂170克。對羔羊吃母乳時間不易過長,過長當訓練羔羊吃代乳品就困難,而不利于母羊干奶,也容易患乳房炎。再者,從母羊產后泌乳的情況看,產后第三周泌乳達高峰,然后逐漸下降,9—12周后急劇下降。這時,母乳僅能滿足其羔羊營養需要的5%—10%。自然哺乳時,羔羊在生后40—50日齡依靠母乳已遠不能滿足其需要,而且,這時母羊形成乳汁的飼料消耗也大增,很不合算。從羔羊生后采食情況來看,生后7周齡時,已能象成年羊一樣有效地利用飼料,這時離開母羊進行斷奶合適。美國全國通用的喂早期羔羊(生后一周)的代乳品配方,值得我們借鑒,其配方:脂肪30%—32%,乳蛋白22%—24%,乳糖22%—25%,纖維素1%,礦物質5%—10%,維生素和抗生素5%。
早期配種 傳統的繁殖方法是:在母羊1—1·5歲時進行配種,這樣每年由于很多母羊不適時配種,造成巨大損失,實踐證明,在條件優良、發育好的情況下,羔羊達到6—8個月齡即進行早期配種,使母羊的初配年齡提高數月或一年。這樣,雖然由于妊娠和泌乳可能使自身的生長發育暫時受阻,但如營養充足,到2—3歲時,這種損失會得到補償。不僅不會影響使用年限,而恰恰是延長使用年限的一種方法,從而提高了終身的繁殖率和縮短了世代的間隔。同時,較早的對幼年羊各種性狀進行選擇,也有利于改善母羊終身繁殖性能。對大羊肉和羔羊肉的生產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與經濟價值。
分娩控制 誘發分娩是母羊在妊娠末期或分娩前數日內,即妊娠140日齡后,利用激素處理,誘發其提前分娩,將分娩的產羔時間,調節為同期分娩。有計劃地控制分娩日期與時間,有利于整批大規模地計劃生產與周轉,便于管理。當前對誘發分娩使用的藥物為皮質類固醇———糖皮素或雌二醇苯甲酸鹽就能誘發母羊提前分娩,縮短妊娠期。具體作法:傍晚給母羊注射16毫克糖皮質素,12小時后即有70%的母羊產羔(品種不同而有差異)或在預產期前三天時用雌二醇苯甲酸鹽,90%的母羊也能在48小時內產羔。
育肥方法 凡安排育肥的羊,在斷奶期間公母羊要驅蟲,公羊還要去勢。秋后再驅蟲一次。驅蟲藥有硝氯酚、硫雙二氯酚、丙硫咪唑等。這些藥按每公斤體重分別為4毫克、35—75毫升、2·3—3毫克,口服。育肥方法分放牧、補飼和舍飼三種。
一放牧加補料育肥。它指放牧與舍飼的一種育肥方法,即在放牧的基礎上,同時補飼一些精飼料或進入枯草期后轉入舍飼育肥。育肥期一般在30—40天即可上市。育肥羊的來源,一是羔羊,通常指當年羔羊放牧育肥后,入冬前達不到屠宰體重的羊;二是大羊,指牧草生長季節較好時決定要淘汰的成年羊。實踐證明,這種育肥方式根據牧草生長和羊只采食情況,采取分批舍飼與上市的方法,效果較好。
二舍飼育肥。這是按照飼養標準配制日糧,并以較短的育肥期和適當的投入獲得羊肉的一種育肥方式。育肥羊來源,一是羔羊,包括各個生長期的羔羊,是舍飼羊的主體;二是大羊,主要來自放牧育肥羊群,一般是認定能盡快達到上市體重的羊。舍飼育肥要充分利用農作物秸稈、干草及農副產品。但其精料可占到日糧的45%—60%,其配方:整粒玉米83%,豆餅15%,骨粉1· 4%,食鹽0·5%,維生素和微量元素0·1%,若無豆餅或花生餅可用10%的魚粉代替,同時將玉米的比例調整到88%。
適時屠宰 一般來說,較高的宰前體重能獲得較大的胴體重和凈肉率。但出現了體重增大脂肪過厚,膻味增高,肉質粗的缺點。實踐證明,肉羊適時屠宰受遺傳、環境和營養諸多因素的影響。根據我國的羊種特性,飼草飼料狀況及消費習慣等選擇中等膘情羔羊和淘汰母羊經50天育肥,體重達到22—35公斤屠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