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眾所周知,在決定養豬效益的諸多因素中,品種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好的品種可以提高商品豬的效益。那么什么才是好的品種呢?只有適合的才是好的!為什么這么說?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剖析。 |
眾所周知,在決定養豬效益的諸多因素中,品種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好的品種可以提高商品豬的效益。那么什么才是好的品種呢?只有適合的才是好的!為什么這么說?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剖析:
1、什么是好品種?
作為養豬來說,好的品種要有好的商品回報,即好的利潤。那么我們從商品豬飼養過程中知道,利潤主要和豬的增重或生長速度、抗病能力、飼料回報、以及肉質風味等有這重要的關系。生長周期短、瘦肉率高、飼料攝入相對較少的、增重速度相對快的都可以定義成好品種的標準。但很多養殖業者將這一要求當做好品種的唯一標準,這顯然是盲目的、片面,也是不科學的。
我個人認為好品種要從三個方面來衡量:
首先是其適應能力,一頭豬,一個豬群如果想在一個地方生存首先要適應當地的氣候組成、營養結構、疾病構成以及其他自然與人工環境,所謂適者生存,生存不是以誰長的快為前提的,而是以誰能適應為前提的,如果豬群適應性低,那么就會導致引種后的應激反應,降低其自身效益,甚至導致群體的報廢;
其次是繁殖能力,適應能力強的豬群如果加之穩定的繁殖能力,這個豬群就可以在本地長期存在,但我們看到很多養殖業者反應“好品種”的豬繁殖能力低下,那么我要問一個問題,你所引進的種豬是否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呢?如果沒有,就不要抱怨,如果有,就要看看是否適合你的養殖條件了。
再次才是生長潛力,我所說的是潛力,而不是能力。因為潛力是要挖掘的,能力是自身帶有的。很多豬場根本沒法發揮豬群自身的生長能力,就更不要說發掘生長潛力了,這么多年,有多少豬真正達到3.0的料肉比了呢?可以這么說:自繁自養的豬場都沒有根本解決前述的兩個問題,外購仔豬的豬場通常忽視了豬群的適應力以及其因繁殖能力而遺傳下來的生長潛能。
所以說,作為養豬業者要想在這個行業存活發展,首先要考慮自繁自養,并且一定要考慮豬群的適應能力、繁殖能力以及生長潛能。
2、為什么要選擇好品種?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好品種具有好的適應能力、好的繁殖能力、好的生長潛能,這些是創造養豬最大的效益的必要前提。
3、種豬場銷售給我的是好品種嗎?
這個問題我是這么看的,種豬場是以繁育種豬為目的的豬場,同時也要從其繁育的種豬上面獲取利益,那么這個利益的獲取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品種血緣的利潤,常規的商品豬種豬品種無外乎蘭德瑞斯(長白)、大約克(大白)、杜洛克等,這些品種各具特色,而品種下面又分成各種品系,如丹系、美系、英系、法系等,那么問題關鍵出來了,由于國別、民族習性、育種方向的差別致使每個品種的不同品系都具有經濟價值上的區別。一些品系主要作為繁殖用母本,那么這個品系的繁殖性能就較為突出些,一些品系主要作為商品豬母本,那么這個品系的生長潛能較為突出些,但無論父本作為繁殖還是商品用途,其不可或缺的就是生長潛能。用老話說就是:母豬好,好一窩,公豬好,好一坡。由此可見公豬對于商品豬場豬群生長的影響。
但近年來,我國一些地區的消費者對于紅肉需求較大,促使了種豬繁育與引進朝著瘦肉型,甚至絕對瘦肉型發展,那么從品種上說常規品種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個別豬場選擇那種瘦肉超多的種豬作為父本和母本,繁育出的種豬體型健美,肌肉發達,但這種豬由于瘦肉率過高,體內的脂肪以及一些原本存在脂肪的器官、系統發育受到了影響,特別是生殖系統。另外由于胎兒的生長發育在子宮完成,要求子宮具有良好的伸縮性,同時也要求腹腔具有足夠的空間延展性,而瘦肉率過高的母豬腹部緊繃,腹腔空間延展受到限制,胎兒生長受到限制,產道活動性降低,極易導致難產。同時由于體內脂肪數量少,激素系統也受到影響,繁殖機能嚴重下降。很多母豬都是3胎左右就淘汰了。
另外,近年來我國不斷引進新外系品種豬,種豬價格國內銷售甚至在5000以上,對于來說,我個人認為并沒有太大的必要。因為國外種畜供應商首先考慮的是種畜銷售利潤,這就要求有合適的引種周期,那么作為專業銷售種豬的供應商來說,銷售出的種豬如果可以達到自己的繁殖效力,那么未來利潤就會很低。所以很多新美系的種豬到達國內繁殖幾代后,其本身與后代都存在著生產能力退化的跡象。而我國近些年已經不止一次的從國外引進相同的品系,那么就意味著:要么品種退化,要么無法繁殖。
我的建議是:大力發展本地品種為主的母豬群,穩定引進常規品種品系母豬!
首先,本地品種或者稱本地繁育品種,這樣的母豬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對當地的氣候、飼料組成等能很好的適應。同時因其在本地長期存在,所以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
其次,常規品種與本地品種具有比較穩定的疾病抵抗能力,對本地實際疾病構成具有很好的適應性,加之合理的管理,能創造較好的效益
再次,引種成本較低,風險也較低。養豬是長期穩定的投資與回報,炒作品種永遠不能成為其保值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