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山東省棗莊市某豬場暴發一種以妊娠母豬死胎、流產、木乃伊胎、弱仔等為特征,同時出現貧血,黃疸,發熱等癥狀的疾病。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查診斷為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o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并發附紅細胞體病,現將診療結果報告如下。
1 發病情況
2004年9月份,該豬場妊娠母豬突然出現發熱,呼吸困難,流產,產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的現象。病豬兩耳、胸前、腹下、四肢、皮膚呈藍紫色,病死率較高,發病率可高達90%以上,給養殖場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發病后曾用青霉素、鏈霉素、安乃近等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
2 臨床癥狀
妊娠后期母豬突然出現發熱(可高達40℃以上),精神沉郁,嗜睡,食欲減退,呼吸困難,耳尖、乳頭、外陰、腹下、尾尖及四肢發紺,有些母豬發生流產,產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部分公豬發生黃疸,嚴重貧血。有的耳部及腹下皮膚發紅,嚴重的耳尖發紺,呼吸困難,咳嗽,消瘦。早產的仔豬當天或幾天內死亡,初生仔豬發熱,喜扎堆,拉稀,多呼吸困難,呈腹式呼吸,死亡率可達高80%。
3 病理變化
剖檢瀕死期典型病豬,主要表現為血液稀薄呈水樣,淋巴結出血,肺臟水腫、充血、出血,有壞死灶;腎腫大,有小出血點;肝臟腫大呈黃褐色,腸黏膜出血,腸系膜淋巴結水腫。部分在喉頭、心外膜、膀胱黏膜有點狀出血。流產胎兒及弱仔剖檢,可見頭部、皮下水腫,胸腔內積有大量清亮液體。根據癥狀和剖檢變化初步診斷為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
4 實驗室檢查
4.1 血液壓片鏡檢
取病豬新鮮血液一滴于載玻片上,加等量生理鹽水混勻,加蓋玻片,油鏡下觀察,發現紅細胞表面和血漿中有多種形態如球形、橢圓形、環形及桿狀的蟲體在不停運動。有的蟲體附著在紅細胞的邊緣使紅細胞的形態發生變化,呈鋸齒狀、菠蘿狀等不規則形態,一個紅細胞上可附著數個蟲體。
4.2 鮮血涂片瑞氏染色觀察
在病豬耳靜脈處采血涂片,瑞氏染色后置于顯微鏡下觀察,發現紅細胞排列不整齊,紅細胞被破壞,邊緣呈齒輪狀。附紅細胞體散布在紅細胞周圍或附著在其表面,呈點狀、桿狀。染色后呈深紫色。
4.3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RT-PCR檢測取自然死亡病豬的肺組織,提取組織RNA,應用本實驗室建立的檢測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的RT-PCR方法進行PCR擴增,得到與預期大小一致的419 bp的核酸片段。
根據上述檢查結果,確診為PRRS和附紅細胞體病并發。
5 防治措施
5.1 加強飼養管理
對發病豬立即進行隔離和淘汰。淘汰發病嚴重的病豬,發病輕微的豬隔離治療。及時對豬舍環境 進行清洗、消毒,保持豬舍飼養用具的清潔衛生。對流產母豬的胎衣,死胎及死豬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產舍進行徹底消毒,同時噴灑殺蟲藥物,防制吸血昆蟲叮咬豬群。對體弱病豬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和飼喂高能飼料,對腹瀉病豬用口服補液法補充適量電解質。
5.2 治療
由于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沒有特效藥物治療,只能進行輔助治療。可用阿司匹林給妊娠后期母豬拌料飼喂,以減輕發熱,延長妊娠期,減少流產,至產前7 d停藥[1],同時加強飼料營養。對于附紅細胞體,用貝尼爾治療,發病初期用藥效果較好,按5 mg/kg~7 mg/kg體重,配成50 g/L~70 g/L的溶液,深部肌肉注射,間隔1 d用藥1次,共用2次。若體溫升高,可用安乃近或地塞米松;同時補充維生素B12、維生素C不食或少食時用口服補液鹽和葡萄糖飲水。
采取上述治療措施后,死亡減少,1周后病情逐漸得到了控制。
6 討論
6.1 本次疫病根據流行病學,病理變化和實驗室診斷最后確診為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和附紅細胞體病混合感染。
6.2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是由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種免疫抑制性傳染病,各種年齡的豬均易感,且不同年齡的豬感染后癥狀差別較大。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能夠破壞豬體的免疫防御系統,引起免疫抑制,豬感染后抵抗力降低,而易繼發其他疾病,如附紅細胞體病等而加重病情。
6.3 豬附紅細胞體病是由豬附紅細胞體寄生于紅細胞和血漿中引起的一種疾病,蚊蟲叮咬是重要的傳播途徑。去年棗莊地區降雨較多,蚊蟲易孳生,加上豬群感染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機體抵抗力下降,而易發生附紅細胞體病。所以,防治該病應注意消滅吸血昆蟲,同時應加強醫療器械的消毒,加強防疫工作力度。對母豬群采血檢驗,檢驗出病原立刻隔離治療,以防垂直感染。
1 發病情況
2004年9月份,該豬場妊娠母豬突然出現發熱,呼吸困難,流產,產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的現象。病豬兩耳、胸前、腹下、四肢、皮膚呈藍紫色,病死率較高,發病率可高達90%以上,給養殖場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發病后曾用青霉素、鏈霉素、安乃近等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
2 臨床癥狀
妊娠后期母豬突然出現發熱(可高達40℃以上),精神沉郁,嗜睡,食欲減退,呼吸困難,耳尖、乳頭、外陰、腹下、尾尖及四肢發紺,有些母豬發生流產,產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部分公豬發生黃疸,嚴重貧血。有的耳部及腹下皮膚發紅,嚴重的耳尖發紺,呼吸困難,咳嗽,消瘦。早產的仔豬當天或幾天內死亡,初生仔豬發熱,喜扎堆,拉稀,多呼吸困難,呈腹式呼吸,死亡率可達高80%。
3 病理變化
剖檢瀕死期典型病豬,主要表現為血液稀薄呈水樣,淋巴結出血,肺臟水腫、充血、出血,有壞死灶;腎腫大,有小出血點;肝臟腫大呈黃褐色,腸黏膜出血,腸系膜淋巴結水腫。部分在喉頭、心外膜、膀胱黏膜有點狀出血。流產胎兒及弱仔剖檢,可見頭部、皮下水腫,胸腔內積有大量清亮液體。根據癥狀和剖檢變化初步診斷為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
4 實驗室檢查
4.1 血液壓片鏡檢
取病豬新鮮血液一滴于載玻片上,加等量生理鹽水混勻,加蓋玻片,油鏡下觀察,發現紅細胞表面和血漿中有多種形態如球形、橢圓形、環形及桿狀的蟲體在不停運動。有的蟲體附著在紅細胞的邊緣使紅細胞的形態發生變化,呈鋸齒狀、菠蘿狀等不規則形態,一個紅細胞上可附著數個蟲體。
4.2 鮮血涂片瑞氏染色觀察
在病豬耳靜脈處采血涂片,瑞氏染色后置于顯微鏡下觀察,發現紅細胞排列不整齊,紅細胞被破壞,邊緣呈齒輪狀。附紅細胞體散布在紅細胞周圍或附著在其表面,呈點狀、桿狀。染色后呈深紫色。
4.3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RT-PCR檢測取自然死亡病豬的肺組織,提取組織RNA,應用本實驗室建立的檢測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的RT-PCR方法進行PCR擴增,得到與預期大小一致的419 bp的核酸片段。
根據上述檢查結果,確診為PRRS和附紅細胞體病并發。
5 防治措施
5.1 加強飼養管理
對發病豬立即進行隔離和淘汰。淘汰發病嚴重的病豬,發病輕微的豬隔離治療。及時對豬舍環境 進行清洗、消毒,保持豬舍飼養用具的清潔衛生。對流產母豬的胎衣,死胎及死豬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產舍進行徹底消毒,同時噴灑殺蟲藥物,防制吸血昆蟲叮咬豬群。對體弱病豬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和飼喂高能飼料,對腹瀉病豬用口服補液法補充適量電解質。
5.2 治療
由于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沒有特效藥物治療,只能進行輔助治療。可用阿司匹林給妊娠后期母豬拌料飼喂,以減輕發熱,延長妊娠期,減少流產,至產前7 d停藥[1],同時加強飼料營養。對于附紅細胞體,用貝尼爾治療,發病初期用藥效果較好,按5 mg/kg~7 mg/kg體重,配成50 g/L~70 g/L的溶液,深部肌肉注射,間隔1 d用藥1次,共用2次。若體溫升高,可用安乃近或地塞米松;同時補充維生素B12、維生素C不食或少食時用口服補液鹽和葡萄糖飲水。
采取上述治療措施后,死亡減少,1周后病情逐漸得到了控制。
6 討論
6.1 本次疫病根據流行病學,病理變化和實驗室診斷最后確診為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和附紅細胞體病混合感染。
6.2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是由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種免疫抑制性傳染病,各種年齡的豬均易感,且不同年齡的豬感染后癥狀差別較大。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能夠破壞豬體的免疫防御系統,引起免疫抑制,豬感染后抵抗力降低,而易繼發其他疾病,如附紅細胞體病等而加重病情。
6.3 豬附紅細胞體病是由豬附紅細胞體寄生于紅細胞和血漿中引起的一種疾病,蚊蟲叮咬是重要的傳播途徑。去年棗莊地區降雨較多,蚊蟲易孳生,加上豬群感染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機體抵抗力下降,而易發生附紅細胞體病。所以,防治該病應注意消滅吸血昆蟲,同時應加強醫療器械的消毒,加強防疫工作力度。對母豬群采血檢驗,檢驗出病原立刻隔離治療,以防垂直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