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編與大家先分享一個故事,期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fā)。
有個富有的老頭,退休后離開吵鬧的城市,在鄉(xiāng)間的小房子里過著平靜的生活。他最喜歡的是窗外安靜的草坪。可是近來總有一幫孩子跑來草坪踢球,把老頭煩得不行。可是草坪也不是自己家的,總不能圍起來啊……終于有一天,老頭想到一個辦法。
他來看孩子們踢球,還提了水給他們喝,等都玩累了歇著的時候,老頭開口了,說特別喜歡看你們玩,都累了吧,來,每人給五塊錢。以后你們每次來,都有錢!--一群孩子樂瘋了,從來沒聽說玩球還給錢啊!
第二天,孩子們早早來到草坪,老頭先給了每人五塊錢。踢得更熱鬧了,喊得也更響了。這樣過了一個星期,有一天,孩子們伸手要錢的時候,老頭無奈的說,最近手頭有點緊,只能給五毛了。孩子們只能接受,但玩兒了一會兒就沒精打采四散回家。
再過了一個星期,老頭跟孩子說,今后只能每人給五分錢了。帶頭的孩子呸了一口,扭頭就走:"才不為五分錢踢球呢!咱們走!"
這個例子說明的另一層意思:人的關注、興趣是可以被轉移的。尤其是使之轉移到另外一件有興趣的點上。
比如,很多銷售都抱怨,客戶表現(xiàn)的對價錢特別敏感,就要便宜,不然我買別人的去。那么,應該遷就客戶嗎?遇到這樣的困境,可以先跳出來,想到客戶的關注不可能只是省錢。他既然來問,既然想買,那么一定是還有對產(chǎn)品價值的興趣。
快樂是分層次的,某些快樂過于簡單,不能和另一些快樂相比。客戶的興趣也一樣,踢球和五塊錢,它們都可以是孩子有興趣的--但它們又不是同一層面的興趣。而對銷售來說,遷就客戶簡單的省錢的快樂,其實就是無法使他得到價值的快樂,這是銷售的無能。
所以,如果有意識去把握和引導,讓客戶對價值的興趣超過對省錢的興趣,就可成為銷售高手。如果在開始就說這個產(chǎn)品多么便宜,那么你就是在說,用我的東西,樂趣就在省錢上。(真是消費者的福音啊,有些產(chǎn)品在廣告階段就強烈宣傳自己多么便宜。快銷品這么干也就罷了,耐用品也有使勁說自己低價上市的,嚴重懷疑該營銷策劃是競爭對手派來的臥底。)
如果在開始先介紹這個產(chǎn)品多么優(yōu)秀,那么你說的是,用我的東西,你得到了更多,樂趣在享受產(chǎn)品帶來的價值上。
如果在開始先問客戶有什么問題,這個問題會帶來什么嚴重的后果,然后解釋我的產(chǎn)品可以解決你的問題,就真正把握了客戶的興趣。而客戶得到產(chǎn)品之后,也會得到更高層次的快樂。
讓客戶從關心價格轉移到關心價值,還可以把產(chǎn)品分級,告訴客戶,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從來就沒有錯過,你現(xiàn)在必須在兩個興趣中間選一個:要再省一點錢呢,還是多要一點價值。
不過,由于產(chǎn)品的特點,也有一些銷售處心積慮讓客戶關心價格,比如一些日本車的銷售人員做的是:列一張單子,詳細寫出如果你一年跑多少多少公里,那么油耗多少錢、換輪胎多少錢、保養(yǎng)多少錢……顧客看了之后,想法就被鎖定在價格上面:"還是日本車省錢哪!"(這和遷就客戶興趣的區(qū)別在于,不是因為客戶談價錢而去遷就他,而是你來引導讓他只關心價錢。)
想象客戶就是那孩子。你居高臨下的看著他。你知道他需要什么。可憐的,有時候他自己卻不知道。你可以遷就他的要錢的快樂,但是,你心里說,孩子,你這樣不對,你應該知道,和踢球本身帶給你的快樂相比,五塊錢真的是低級趣味,想一想和小朋友一起滾得灰頭土臉的快樂,為一個進球吵得不可開交的快樂,不經(jīng)意間讓自己更強壯的快樂……
故事中的老者真是個營銷高手,他把孩子們的興趣引導轉化為金錢;又成功的通過不斷地減少金錢從而拿走了孩子們對足球的興趣,達到了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