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階段是仔豬一生中獨立生活的開始,是集適應、轉換、發育為一體的時期。仔豬在保育階段的快速、健康成長,為豬場經濟效益的改善,育肥期實現良好生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文就影響保育豬生長的一些關鍵環節進行解析,旨在與同行進行分享。
1 關鍵技術點解析
1.1 升溫
保育舍進豬前要升溫,要實現比仔豬在產房后期的溫度高1—2度的需要,這對于保證仔豬順利度過“斷奶關”非常重要。原因如下:首先,飲食的改變。哺乳仔豬從吃媽媽的奶水轉變為喝水、吃飼料,奶水的溫熱與水、料的干冷形成巨大的反差;其次,熱源的消失。產房中的哺乳仔豬喜歡擠在母豬的腹部睡覺,感覺很溫暖,斷奶后,熱源消失,不適應的感覺明顯增加;再次,斷奶后的新環境以及離母的失落、孤寂,會加重仔豬的不安和恐慌。管理人員通過提高保育前期的舍溫,能明顯消除“斷奶關”中的“離母應激”。
1.2 早期控料
目前的規模化豬場,仔豬斷奶基本都實行“母走子留”,仔豬在產房飼養5—7天后轉入保育高床。這近一個星期的飼喂有講究:減料、定量和分餐。把仔豬由原來的自由采食教槽料改為減量飼喂,飼料的減少量約為自由采食階段的15%左右。秉承少量多餐的原則,每次不用添加過多的飼料,保證略有稍欠為好。一日的飼喂餐數控制在7—8餐為宜。因為,仔豬離開母豬后,會伴隨不安、煩躁等情緒找尋母親,斷奶后1—2天的采食量會明顯降低,而由于饑餓難耐,又會在兩天過后暴飲暴食,造成仔豬消化不良,而引起腹瀉、拉稀。
1.3 飲水充足
豬群的飲水量和采食量呈現正相關,因此,采食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飲水。歡迎您訪問豬場動力網。而豬群的水需求有四個來源:外部飲水、飼料中的水、注射用水和體內代謝水。其中,外部飲水是最主要的水來源。據相關資料報道:剛進入保育舍,對飼料和飲水還未熟悉的仔豬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調整從而來適應新的環境。研究表明,豬圈內85%的仔豬可能需要花費大約35h才能找到飲水,而90%的仔豬則需花費約30h才能找到飼料。因此,對剛轉入保育舍的仔豬,通過調整飲水器的設置,讓其自然地滴一部分的水,可便于仔豬快速找到水源。提高仔豬的飲水量,可以從飲水器的選擇、安裝、數量以及水流等方面來進行管理和控制。目前的飲水器主要有三種:鴨嘴式飲水器、乳頭式飲水器和杯式飲水器。不同的飲水器對仔豬的飲水量確實存在一定的影響,據研究(Torrez等,2008)表明,在上述三種飲水器中,乳頭式飲水器和杯式飲水器確實能提高飲水量,但兩者造成的水浪費也較為嚴重。豬場中飲水器安裝的最佳位置,以保證每頭仔豬都能飲用到足夠的水為宜,即保育舍中飲水器安裝的高度與圈舍中最弱小仔豬的肩部高度一致,且保證飲水處通達透亮,便于仔豬尋找水源。按照傳統的觀念來講,每10頭仔豬必須配備一個飲水器,但作為10頭仔豬每窩的圈舍最少不能低于安裝兩個以上的飲水器,因為圈舍中的仔豬存在層級現象,容易導致競爭性的缺水。諸如:口渴爭水、天熱沖涼爭水等等。
1.4 保溫與通風的協調
保育豬特別在前期需要溫暖的環境,本文來自豬場動力網。這與整棟保育舍要求的空氣流暢、新鮮有沖突。目前有豬場將保育舍捂得嚴嚴實實,致使舍內空氣污濁不堪:NH3、H2S、CO、CO2、粉塵、微粒等嚴重超標,這也是目前保育舍被界定為豬場環境最差圈舍的原因所在。而這些有毒有害氣體、物質的留存,對豬群的健康影響非常巨大,突出表現為抵抗力下降、呼吸道疾病多發、眼睛病變增多等等。如何來解決這一難題?可為剛轉入保育舍的仔豬提高保溫燈,在保育床上設置半場的木制高床供仔豬休息,減少由于腹部受寒而引發疾病。同時,于一天中溫度較高的中午,開啟天窗或啟動排風扇進行通風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