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白痢病是由白痢沙門氏菌引起的急性、敗血性傳染病,常發于1-3周齡鷓鴣。筆者曾遇一起2日齡鷓鴣暴發以灰白下痢為主要特征的急性傳染病,5日內死亡鷓鴣1336只。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病變,結合實驗室檢驗,確診為鷓鴣白痢病,采取相應防制措施后,疫病得到了控制。現將經驗總結如下。
發病情況
2005年6月24日上午,廣東省揭陽市某鷓鴣養殖場購進剛郵殼鷓鴣苗1991只,到場后,用正大康地雛雞110飼料喂養,鷓鴣群精神、飲食欲未見異常。次日上午。發現個別鷓鴣精神較差,下灰白稀痢。下午喂料時,發現鷓鴣發病增多,且見2只鷓鴣死于籠舍。立即用土霉素按0.02%拌料治療,連用4日,未見療效。6月26日死亡39只,27日死亡92只,28日死亡598只,29日死亡605只。29日下午,該場邀請筆者前往就診。
癥狀與病變
病鴣精神萎頓,縮頸顫抖。有的躲于暗處,呆立不動,有的技關節腫脹。病鴣拉稀薄、灰白、惡臭稀痢,肛門周圍絨毛粘有稀糞,干結糞便糊堵肛門,凝集成團,肛門發炎疼痛,排便時發出痛苦尖叫。最后呼吸困難,喘息,因呼吸困難和心力衰竭而死。
剖檢病死鴣17只,瀕死鷓鴣8只。尸體消瘦,皮膚紫紅,下喙發紫,嗉囊空虛;肝臟腫大,充血質脆,呈黃綠色,表面有許多小黃白色壞死點,有的有條紋狀出血,膽囊腫大,充滿膽汁;心肌有針尖狀灰白壞死點,肺臟充血、小米狀出血,脾臟腫大、充血、針尖狀出血,腎臟腫大、充血;“盲腸芯子”,直腸粘膜彌散性小點出血;雙側輸尿管充滿尿酸鹽而擴張,卵黃吸收不良,卵黃囊內容物有的呈淡黃油脂樣,有的呈黃白干酪樣。
診斷與防治
根據雛鷓鴣大量發病、死亡,下灰白惡臭稀痢等特點,可作出初步診斷,經實驗室細菌分離、鑒定后,確診為鷓鴣白痢病。立即封鎖鷓鴣養殖場,將重癥鷓鴣63只與輕癥及無癥的584只鷓鴣分別隔離;清潔鷓鴣舍,加強通風透氣,調整飼養密度,鷓鴣舍用1:300百毒殺帶鷓鴣緊忽噴霧消毒,1次/日,連用3日;全群立即用諾氟沙星按0.05%拌料,環丙沙星按0.02%飲水,連用5日,63只重癥病鷓鴣用2ml:0.5g(50萬單位)的硫酸卡那霉素肌注,0.1ml/只,2次/日,連用3日;每日及時清理被污染的羽毛、糞便,并用2%NaOH消毒;病死鷓鴣尸體用2%NaOH浸泡處理半小時后深埋。采取上述措施后的次日上午,輕癥鷓鴣死亡5只,其余鷓鴣精神轉好,采食量增加;重癥鷓鴣死亡22只,其余鷓鴣精神漸好,有的已見覓食。第三日,重癥鷓鴣死亡4只,其余鷓鴣精神食欲漸趨正常。半月后回訪,鷓鴣群完全康復,生長發育正常。
小結與討論
1、鷓鴣白痢病主要侵害雛鷓鴣,其傳播途徑既可經卵傳遞,也可經消化道、呼吸道水平感染,以經帶菌卵傳染最為常見。一般卵內感染,孵化中出現死胚或不能出殼的弱胚,也有出殼不久迅速敗血死亡、生前無癥狀者。本病例2日齡發病死亡,死亡高峰出現在感染的第4天(死亡598只)、第5天(死亡605只),且有下灰白惡臭稀痢、盲腸內有干酪樣物、輸尿管充滿尿酸鹽而擴張等典型癥狀和病變,表明這起病例是孵化時感染或出殼后感染的。再加經實地觀察,該場存在衛生條件較差,鴣舍潮濕,通風不良,飼養密度過大等不良誘因。所以,導致了鷓鴣白痢病的暴發。
2、鷓鴣發病后,該場采取了積極的治療措施,即用土霉素按0.02%拌料內服。但由于土霉素給藥劑量較小,藥物進入鷓鴣體后,不能達到有效濃度,因而未能抑制白痢沙門氏菌生長繁殖,致使治療無效。治療鷓鴣白痢病,土霉素給藥劑量應為:拌料0.04%-0.08%,飲水0.02%-0.04%。若給藥劑量不足,就達不到治療目的。鷓鴣養殖場(戶)對此應予足夠重視。
3、防治鷓鴣白痢病的原則是杜絕病原傳入,消除鷓鴣群內帶菌者和慢性患者,嚴格執行衛生、消毒、隔離制度。其措施是凈化鷓鴣場,建立無沙門氏菌病鷓鴣群,在健康鷓鴣群中,定期用平板凝集試驗檢疫,及時淘汰陽性鷓鴣及可疑鷓鴣;加強飼養管理和環境衛生,加強種蛋、孵房、籠舍、用具等的清潔、消毒;購進鷓鴣應隔離、檢疫,確認健康方可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