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周齡為育成期,這個時期的主要任務就是在提高育成率的前提下,力爭雞群整齊度好,并為進入產蛋期在營養上有所積累,防止母雞過早性成熟,為產蛋做好生理上的準備,以保證產蛋期有理想的產蛋性能。
1、轉群前的準備。首先要對育成雞舍進行清洗、消毒。同時要檢查供水系統是否正常。
2、飼喂與管理。從雛雞料轉為育成雞料,要有一周的過渡階段。降低日糧的蛋白質水平,以防止過早開產。每次喂料一定要均勻,同時應照顧弱雞,防止雞采食不勻而影響雞群的整齊度。另外,育成雞由于代謝旺盛,消化能力強,排糞也多。因此,要經常清理糞便和打掃地面,定期刷洗水槽、搞好雞舍的環境衛生。
3、光照。育成期間的光照一般以每天8-9小時為宜。但開放式雞舍在長日照季節就難控制,可用雙層黑色布簾將門、窗光線遮擋,9時將布簾拉開,17時將布簾拉上,飼喂和操作管理在9-17時這段時間進行。從17周齡后應逐漸增加光照時間。
4、飼養密度。在平養條件下,7-18周齡以每平方米養10只為宜;籠養條件下,應保證每只雞有0.27平方米的籠位。
5、限制飼養。限制飼養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青年雞吃料過多而過快增加脂肪積蓄,影響產蛋性能。蛋雞一般從8周齡開始限飼,到14周齡結束,如果是多數雞超過標準體重的幅度較大,還應適當限飼。到17周齡以后,要為開產做好準備,就不能限飼,須逐步提高飼料營養水平和飼喂量。限飼的方式:一是限制采食量,一般比自由采食量減少10-20%;二是降低飼料中營養物質,增加纖維素,降低能量、蛋白質和氨基酸的含量;三是在采食的時間上進行限制。在限飼階段如實行采食量限制,必須有足夠的食槽,讓每只雞都能同時吃上料。當雞出現疾病時,或者進行免疫接種時,應停止限飼,待恢復正常時再繼續進行限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