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
嗜熱彎曲桿菌有三種,即空腸彎曲桿菌、結腸彎曲桿菌和鷗彎曲桿菌,以空腸彎曲桿菌為禽的病原菌。該菌呈S型或海鷗翼形,革蘭氏陰性,無芽胞、莢膜,有單極鞭毛,菌體纖細。對熱敏感,一般消毒藥可殺滅。
二、流行特點
感染雞、肉雞、火雞、鴨、鵝等。小母雞和產蛋雞易發(fā)病。病禽是傳染源。媒介是蛋、糞及被污染物。傳播途徑是消化道。誘因是應激、飼養(yǎng)管理不善等。發(fā)病率高,死亡率2~15%。
三、主要癥狀
潛伏期2天。
急性:雛禽群沉郁,呆立縮頸,羽毛松亂,伏地少動,腹瀉呈黃褐色,后呈漿糊樣,繼為水樣。感染后2~3天死亡。
亞急性:青年雞多見。脫水,消瘦,產蛋減少,心力衰竭而死。
慢性:冠發(fā)白,干燥,萎縮,有鱗片狀灰白色皮屑,日見消瘦。
肉雞見全群發(fā)育遲緩,增重減慢等。
四、剖檢特征
肝腫大質脆,土黃色,被膜下有出血點或出血斑,或有出血囊腫,或肝破裂;肝表面有針大黃白色星狀壞死灶,或菜花樣黃白色壞死區(qū)。慢性病例肝大硬化,萎縮,有壞死灶呈黃白色或灰白色。脾腫大,表面有黃白色壞死灶,呈斑駁狀。腎腫,黃褐色或蒼白。卵巢的孵泡萎縮,變形。
五、實驗室診斷
(1)無菌取膽汁涂片,染色鏡檢,見該菌可做出診斷。
(2)無菌采集膽汁接種于10%雞血瓊脂上,在10%CO2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24小時,可見邊緣隆起的粘性融合物生長。鏡檢見海鷗翼形或S狀(幼齡菌)、球形或長螺絲狀(老齡菌)菌體,有單極鞭毛。
(3)將培養(yǎng)物接種于5~8日齡雞胚卵黃囊,接種后3~5日內雞胚死亡,見卵黃囊及胚體出血。取尿囊液或卵黃涂片、染色鏡檢做診斷。
(4)將培養(yǎng)物人工接種幼火雞(肌注或腹腔注射)可引起發(fā)病做診斷。
(5)生化試驗,不發(fā)酵糖類,能還胡亞硝酸鹽,氧化酶和過握拳化氫酶陽性,吲哚陽性。
六、防制要點
(1)預防在每噸飼料中加100~600克金霉素,或0.1~0.2%磺胺二甲基嘧啶飲水,或0.2%土霉素拌料飼喂。
(2)發(fā)現(xiàn)病雞及時淘汰,對污染場所進行徹底清洗消毒。并采取全進全出飼養(yǎng)方式。
(3)治療可用紅霉素、強力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本病有公共衛(wèi)生意義,為人的食中毒菌。本病暫無免疫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