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特點〕:禽痘病毒通常存在于禽落下的皮屑、糞便、噴嚏或咳嗽等排泄物中,傳染主要通過皮膚或粘膜的傷口,某些吸血昆蟲,特別是蚊子能夠攜帶病毒這可能是夏秋造成幼鴕發生禽痘的一個原因。
〔臨床癥狀〕:首先在頭部無羽毛部如眼瞼、口角和耳孔周圍等處發生一種灰白色的小結節、很快增大變為灰黃色芝麻、綠豆大小的痘疣,有的結節數目較多互相融合,形成大的痘痂,痂呈棕玄色干燥,表面粗糙
不平,剝去痘痂,露出一種出血的陷凹。痂皮脫落后形成平滑的灰白色瘢痕而痊愈,眼瞼發生痘疹的,由于皮膚增厚,可使眼縫完全閉合,如有細菌感染,早期呈卡他性結膜炎進而出現大量的濃性或纖維蛋白性滲出物。在腿、翅內側和肛門等無羽毛部位也會出現痘痂,但病變不太明顯。單純皮膚型禽痘,全身癥狀很輕,如病變范圍大表現精神沉郁,食欲不佳,體溫升高,病程15~40天。
〔防治措施〕:加強飼養治理,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按期做好育雛舍和用具的清潔消毒,及時撲滅,驅逐蚊、蠓等吸血昆蟲,可取得較好的預防效果,對病鳥的治療,無殊效藥物,只能采取對癥療法。用消毒的鑷子剝離痂皮后用0.1%KMmO4清洗1~2次,然后用2%碘酊消毒創面,如有眼瞼腫脹鳥,用0.9%生理鹽水沖洗,然后再涂紅MS眼膏,2次/月,連用3至5天,同時飼料拌0.1%金MS。
接種疫苗預防禽痘,實路證實有效,采用翼翅刺種法進行免疫,對動鴕鳥(4~6周齡)進行免疫接種,現無鴕鳥專用痘苗,采用雞痘疫苗,用量是雞的2~5倍,效果較好,接種7~10天察看有無“出痘”現象,以確定免疫效果,一般接種后10~14天產生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