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雞苗的選擇
要選擇質量好信譽高的種雞場所供的雞苗,接雞苗時剔除帶有臍炎、白痢癥狀的病雞,淘汰弱雞和殘雞,嚴防購入劣質雞苗,腳趾圓潤,無存放時間過長、干癟脫水的表現。高溫育雛是降低沙門氏菌危害的重要措施,應保持37℃高溫。要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其水平傳播,如氟苯尼考、新霉素、丁胺卡納霉素等。
2.飼養方式
肉仔雞最好采用棚架塑料網上平養的飼養方式。采用地面平養的飼養方式容易使雞受涼而引起腹瀉等癥狀,不利于腸道疾病尤其是大腸桿菌病、球蟲病的控制。
3.供溫方式
提倡采用火炕、暖氣供溫。1日齡溫度穩定在36℃~37℃,溫度過低不利于卵黃吸收,以后每一天溫度降0.5度。
4.光照
前2日齡24小時光照,每15平方米一具40瓦燈泡,自3日齡起23小時光照,1小時黑暗,夜里12點關燈。
5.通風
前期不能只注意保溫而忽視通風,后期在加強通風的同時也不要忽視保溫,特別是在雞群發病、氣候更替和晝夜溫差大的季節里,切忌賊風和穿堂風的侵襲。寒冷的冬季,雞舍內空氣污濁不堪,容易引起慢性呼吸道病、大腸桿菌病、腹水癥等環境性疾病。應在晴朗溫暖的中午適當通風換氣;在雞舍內用過氧乙酸既可消毒,還可中和氨氣;還可在飼料中加入一些微生態制劑,減少糞便產生的氨臭味。
6.掌握好雞舍內的濕度
育雛室溫度高,常造成育雛前舍內的相對濕度較低,雛雞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和大腸桿菌病。濕度過小時可采用地面灑水、空中噴霧、火爐上加水盆等措施來保持濕度在65%~70%,堅決避免高溫低濕現象,以免雞只脫水,同時注意通風換氣。
7.重視挑雛與分群飼養
第一次挑雛應在雞雛到達育雛室時進行,挑出弱雛、小雛單獨隔離飼喂,殘雛應予以淘汰;第二次挑雛在雛雞6~8日齡進行,也可在雛雞首次免疫時進行,把個頭小、長勢差的雛雞單獨隔離飼喂。肉仔雞公母性別不同,其生理基礎也不同,因而對環境、營養、條件的要求和反應也不同。
8.限料與控水
為防止肉雞生長速度過快,20日齡以前可適當控料以防止發生肉雞腹水綜合癥、猝死癥等營養代謝病。后期,可在料中添加1%~2%的大蒜,既可預防腸炎又可促進采食,適當提前出欄日齡。如采食不積極,可適當空料。雞群發病期間,在治療如大腸桿菌病、病毒性疾病、球蟲病等全身敗血性疾病感染時,用藥前可控水0.5~2小時。另外,雞群在進行飲水免疫時,可控水2~4小時。
9.換料
肉雞換料應緩慢,如現用A料,想換B料,可采用如下辦法:2/3的A料加1/3的B料混合飼喂1~2天;1/2的A料加1/2的B料混合飼喂1~2天;1/3的A料加2/3的B料混合飼喂1~2天,然后全喂B料。
10.補喂砂礫
進雞后就可添加砂礫,一般要求1~14日齡雛雞,每100只每周喂給細砂礫約500克;15日齡以后每100只雞喂給粗砂礫600~800克。要求砂礫干凈,不溶解,不被傳染的病原體污染,前期直徑1.5mm,后期2mm即可。
11.環境控制
重視雞場環境治理,做好污水、雞糞、淘汰雞、病死雞的無害化處理工作。注意雞舍內、外環境的控制。
12.消毒
定期對舍內外環境進行噴霧消毒,殺滅有害病原微生物,消毒劑應交替使用:氯制劑、季銨鹽類、碘制劑、醛制劑、酸制劑、甲酚皂類等。
13.重視育成期的飼養管理
要依據季節、天氣變化、雞群健康狀況確定脫溫時間。冬春一般在35日齡以后脫溫,夏秋一般在20日齡左右脫溫。肉仔雞進入育成期,必須及時清除糞便、墊料,搞好衛生消毒,以防細菌、病毒大量存在和繁殖。
14.墊料
育雛時舍內直接墊土或墊料過薄,溫度高高低低,易發腸炎和下痢。網上平養育雛時應鋪上塑料布或厚紙。在雞群發生球蟲病、大腸桿菌病及新城疫等疾病時也應及時更換墊料、地面嚴格消毒,防止疾病的惡性循環感染。另外要防止墊料硬化、結塊,定期及時清除舍內糞便和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