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本病的預防應著重做好平時的衛生防疫工作。在蚊子等吸血昆蟲活動期的夏、秋季應加強雞舍內的驅殺昆蟲工作,以防感染;不同齡期、不同品種的家禽應分群飼養,欄舍的布局應合理,通風要良好,飼養密度不宜過大,飼料應全價,避免各種原因引起啄癖或機械性外傷;新引進的家禽要經過隔離飼養觀察,證實無禽痘的存在方可合群。
防制本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禽痘疫苗,在種禽場和經常有本病發生的養禽場,應對易感幼禽進行接種。目前國內的雞痘弱毒疫苗有雞胚化弱毒疫苗、鵪鶉化弱毒疫苗、鴿痘原雞痘蛋白筋膠弱毒疫苗和組織培養弱毒疫苗。
疫苗的接種方法可采用翼膜刺種法和毛囊涂擦法,組織培養弱毒疫苗還可供飲水免疫。翼膜剌種法是用消毒的鋼筆尖或注射針頭蘸取疫苗,剌種在翅膀內側皮下無血管處。毛囊法是在雛雞的腿部外側拔去幾根羽毛,用消毒的毛筆或小毛刷蘸取經1﹕10稀釋的疫苗涂在毛囊內,注意拔羽毛時不要引起創傷、出血等。
在接種后3d~5d即可發痘疹,7d后達高峰,以后逐漸形成痂皮,3周內完全恢復。接種后必須檢查發痘情況。發痘好,說明免疫有效;若發痘差時,則應重復接種。在一般情況下,疫苗接種后2~3周產生免疫力,免疫期可持續4~5個月。
上述雞痘疫苗已被成功地與新城疫和/或馬立克氏病疫苗聯合應用,但需用非腸道途徑接種。
對鴿痘的預防,國內外已有致弱的鴿痘疫苗,免疫效果良好。金絲雀痘和鵪鶉痘在國外亦有相應的疫苗供接種使用。
一旦發生本病,應嚴格隔離病禽,進行治療,嚴重的應淘汰,并經無害化處理(深埋或焚燒)。病禽舍、運動場和用具要進行嚴格的徹底消毒。由于殘存于禽體內的禽痘病毒對外界環境因素的抵抗力很強,不易殺滅,所以禽群發病時,經隔離的病禽應在完全康復2個月后才能合群。
對于禽痘的治療,目前尚未有特效的藥物,對有治療價值的可采用對癥療法,以減輕病禽的癥狀和防止繼發細菌性感染。
皮膚上的痘痂可用消毒劑如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后,用鑷子小心剝離痘痂,然后在傷口處涂上碘酊、龍膽紫或石炭酸凡士林。口腔、咽喉黏膜上的病灶,可用鑷子將假膜輕輕剝離,用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再用碘甘油涂擦口腔。此外,以等量的硼砂和硫黃,加少許冰片配成散劑,或用冰片散、喉風散和醋酸可的松軟膏涂擦口腔。病禽眼部發生腫脹時,可將眼內的干酪樣物擠出,然后用2%硼酸溶液沖洗,再滴入5%的蛋白銀溶液。剝離的痘痂、假膜或干酪樣分泌物應集中銷毀,以防病毒的擴散。另外,用中草藥驗方外涂或內服進行治療的,效果也很好。
據報道,水楊酸制劑可以抑制禽痘病毒在細胞內的合成,尤以乙酰水楊酸鈉效果最好。當雞接種了大劑量的雞痘病毒后,每天注射 0.05ml的10%水楊酸鈉溶液2次,連續6d;或口服乙酰水楊酸鈉,每天2次,每次0.25g~0.5g,連續6d,可以使病狀減輕,病變的出現推遲,并可抑制禽痘病毒在機體內的增殖。
對于癥狀嚴重的病禽,為防止并發感染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抗菌藥物,例如在飼料中添加0.08%~0.1%的土霉素,連喂3d;或在飲水中添加0.05%的金霉素,連飲2d~3d。同時,改善禽群的飼養管理,在飼料中增加維生素A或含胡蘿卜素豐富的飼料,若用魚肝油或其他維生素制劑補充時,其劑量應是正常量的3倍,這將有利于促進組織和粘膜的新生,促進采食,提高機體的抗病力。
雛雞剛發現痘疹時,用免疫雞或痊愈雞的血清進行治療(每只雞注射0.5ml),有較好的效果。
發生雞痘后也可視雞日齡的大小,緊急接種新城疫Ⅰ系或Ⅳ系疫苗,以干擾雞痘病毒的復制,達到控制雞痘的目的。